【中華百科全書●地學●空氣】
空氣,組成地球大氣之混合氣體。
每百單位體積之純淨乾空氣,含氮約七十八分、氧將及二十一分、氬一分弱。
此外,尚有二氧化碳少許,及微量之氖、氦、氪、氫、氙、臭氧等。
各成分含量,除二氧化碳與臭氧偶有少許變動外,各時各地,相差至微。
自地表至八九十公里高空,組成比例亦無顯著變化。
空氣中尚含有少許水汽,其體積比例約為零至百分之四,常有變化。
夏季水汽多於冬季,低緯地區水汽較高緯為多。
就高度論,地面近傍水汽最豐;
高度漸增,水汽漸少。
對流層頂以上,水汽幾已絕跡。
水汽為量雖不多,但係左右天氣潮燥陰晴,造成霜雪雨露之主角。
水汽與二氧化碳,並能吸收若干來自地表之長波輻射,使熱量不致迅速散失。
臭氧為量甚微,但能吸收部分來自太陽之紫外輻射,有維護動植物安全之功能。
空氣富彈性,善脹縮。
除水汽外,各成分之沸點皆甚低,在大氣中始終保持氣態。
地面空氣,每公升重約一‧二克,約為同體積水重之八百分之一。
高度增加,密度急速減小。
空氣中尚有少量雜質,如微塵、煙粒、鹽粒等是。
此類雜質,多懸浮於低層大氣中,不但對能見度有所影響,與水汽之凝結固化,尤有密切關係。
(林紹豪)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2355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124.156.177.65/)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