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戲劇●百戲】
中國的雜伎技藝發展得很早,有其悠久的歷史和廣闊的民間基礎,早在兩千多年的秦漢時代,已有極為完備的各類型雜技表演,當時稱為「百戲」。
又因來自民間各地,也被稱為「散樂」。
漢代文獻,記錄了不少百戲雜技表演的形態,加以歸納,約可以分為八大類型。
這八大類型,實已奠定了中國雜伎技藝的基礎,通過二十多年來雜伎藝人的不斷積累經驗,提高技巧,增添了足踢手弄的道具,引進了更多的武術工夫,魔術的套數,但其基本形式仍脫不了漢代百戲的八大類型:一、屬於表現臂力的舉重,漢代稱為「扛鼎」。
二、運用矯健的身手,攀援竿端表演各種動作,漢代稱為「尋橦」。
三、柔術和「翻」與「頂」的工夫表演;
這二種動作不僅是中國雜伎和戲劇表演的基本工夫,也構成雜伎與戲劇舞臺動作的表演風格之特徵,其與外國翻筋斗不同之點,是快起遲落,節奏較為分明。
四、用胸部抵觸刀劍,肌膚不受損傷,西京賦形容為「胸突銛鋒」,顯然是現代所謂的「氣功」。
五、使弄道具,表演各種奇巧技能。
六、馬術,藝人在奔馳的馬上表演各種騎術;
還有指揮經過訓練的馬,配合音樂,做各種舞蹈動作,稱為「舞馬」。
七、屬於魔術的「支解」和「吞劍」、「吐火」。
八、角觝及模仿動物的形象與動作的技藝。
漢代百戲的表演形態,除文獻記錄而外,可從出土漢墓中的陶俑、磚刻、壁畫上看出一些真實情形。
這些漢代遺物,忠實的反映了漢代人的喜愛雜伎,視為娛樂生活的一部分,往往在宴飲時舉行之。
但是,大規模的百戲表演,非室內所能容納,也非宮廷無力舉行。
在廣闊場地表演的大規模百戲,在歷史上曾有兩次有名的演出,兩次全是中國君主向外國使臣誇耀國力和文化而舉行的。
一次是漢武帝元封中(西元前一一○~一○五年),在長安用百戲招待安息國(今波斯),和中亞一帶派來的使臣。
另一次是隋煬帝大業六年(西元六一○年),在洛陽招待突厥啟民可汗而舉行的,據隋書音樂志及資治通鑑紀述,隋煬帝這次所舉行的百戲,單僅樂隊人數就有一萬八千人,較他每年正月所舉行長達八里、表演人數將近三萬人的百戲,規模還要壯大些,可稱為空前絕後。
唐代承繼了隋代的大一統局面,更擴充了國土領域,武功文教,直追漢代。
根據唐代有關百戲的文獻,技藝發展得最高,最為唐玄宗所喜愛的雜伎是「載竿」和「繩伎」兩種,這兩種技藝全屬於高空驚險表演,對於技人平衡技巧的要求也最為嚴格。
唐人習慣上稱載竿戲為「長竿」、「險竿」或「花竿」,玄宗嘗命兩隊載竿者,同時表演,稱為「熱戲」。
日本正倉院藏有唐代所繪製的載竿戲圖。
另外一種高空驚險表演是繩伎。
使用六尺長的高蹻綁在腿上,在繩索上行走。
日本「信西樂舞圖」所繪的是唐代繩伎在繩上表演跳丸,規模很小,但略可看出些情況。
由於宋代工商業的發達,社會經濟急劇開展,新興的都市市民階層,對於物質生活及文化生活產生迫切的需求,首都所在地北宋汴京(開封)和南宋臨安(杭州)的娛樂事業,隨之趨於蓬勃,南宋臨安在淳祐、咸淳間(一二四一~一二七四),有瓦市二十三所,瓦市中的諸般伎藝,仍以百戲最受觀眾歡迎。
在這一情況下,中國百戲雜伎又轉入一新階段,民間雜伎技藝提高,宮廷教坊散樂雜伎相形減色。
宮廷大宴時,教坊表演趨向於「隊舞」的發展,散樂雜伎人員人數減少,轉而以雇用方式徵召民間雜伎藝人擔任。
所以,宋代百戲的發展趨向二途:一、是民間雜伎,其特色在個人技巧的提高,與富於民間趣味的表演。
二、是軍中雜伎的「諸軍散樂」極為發達,所表演的多數是偏重於武術技擊,行軍陣式變化等人多勢壯形式,影響於後代拳術及舞臺武戲技藝及表演形式至深且鉅。
遼金元三朝的百戲,史料闕乏,不能知其全貌,但宮廷宴樂均有百戲雜伎獻演,文獻顯示,這三個朝代的百戲,多趨向於武藝百戲,如「射柳」、「擊毯」等,其他類型的百戲,大致與宋代相同。
中國百戲雜伎,發展至宋代,已至顛峰,明清以來,似無太多的新花樣出現。
不過,百戲雜伎的被引用於拳術與舞臺動作,宋元開其端,明清而大盛,這是極堪注意的。
文獻中最為具體的例子,是明張岱所寫的「陶淹夢憶」,記載演「目連救母」故事戲時,把雜伎動作化入演員的戲劇動作中,而非單獨的雜伎表演,這是雜伎走入舞臺戲曲表演。
此一雜伎的戲劇化,明代藝人有極大的貢獻。
清代民間雜伎技巧發展得很高,也很普遍,項目也很多,前代的雜伎傳統,大部分被保存下來,並且有新的發展。
清廷宴樂,不重百戲雜伎,乾隆平定回部後,才把回部雜伎引進。
但乾隆的興趣卻在戲曲,他即位不久,即命詞臣張照撰寫劇木,所寫有演目連救母故事的勸善金科和唐玄奘取經故事的「昇平寶筏」。
這兩齣戲的表演基本形態,實際上,是宋代裝神鬼百戲雜伎的延伸,也是明代目連戲的擴展,這兩齣戲篇幅甚大,當時稱為「大戲」。
因之,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看出,百戲雜伎與中國戲劇的血緣關係。
融化百戲於戲劇的工作,宮廷與民間同時進行,互相影響,是經過悠久的時間和無數藝人所貢獻的。
(林鋒雄)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2183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124.156.177.65/)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