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文學●文體】
文體一詞,凡有三義:一為文章之體性。
劉勰文心雕龍體性篇云:夫情動而言形,理發而文見,蓋沿隱以至顯,因內而符外者也。
然才有庸,氣有剛柔,學有淺深,習有雅鄭,各師成心,其異如面。
若總其歸塗,則數窮八體:一曰典雅,二曰遠奧,三曰精約,四曰顯附,五曰繁縟,六曰壯麗,七曰新奇,八曰輕靡。
此乃就文章與作者之關係而言。
作者因先天之稟賦不同,遂使才有庸、氣有剛柔之別;
又因後天之修養不同,遂使學有淺深、習有雅鄭之別;
合此諸別,形成為作者不同之體性;
又由作者不同之體性,形成為文章不同之體性。
日僧遍照金剛自唐留學歸,撰文鏡祕府論,其卷四論體篇有博雅、清典、綺艷、宏壯、要約、切至六目,蓋就劉勰八體改易而為六,然其言文章之體性則一也。
二為文章之體貌。
性藏於體內,貌呈於體外,南朝宋范曄後漢書文苑傳贊云:「情志既動;篇辭為貴;抽心呈貌,非雕非蔚;殊狀共體,同聲異氣。」
已發體貌之說。
至劉勰文心雕龍更屢言體貌,如練字篇言「斯乃言語之體貌」、時序篇言魏王父子「並體貌英逸」皆是也。
文章之體貌於何見之?
見之於字、句、草、篇,見之於色采、聲律。
劉勰言立文之道,其理有三:「一曰形文,五色是也;二曰聲文,五音是也;三曰情文,五性是也。」
(見文心雕龍情采篇)情文乃言文章內在之體性,形文言文章之色采,聲文言文登之聲律,皆就文章之體貌而言之者也。
色采有虛實、枯腴、奇偶、華樸、繁簡、濃淡之別,此表現於字句者;
有脈注與綺交、縱收與曲折、穿插與烘托之別,此表現於章篇者;
又有比興、夸飾、事類、隱秀諸法,以增進辭藻之色采。
聲律則因字之聲(發音)、韻(收音)與調(音之高低)之重疊、錯綜、呼應,而形成字音聯綴節奏之美,使悅耳愜心,與色采之入目暢懷,同為文章體貌之所欲表現者。
三為文章之體製。
體性與體貌乃文體之表裏,為作者主觀之呈現;
體製乃文體之類別,為作品客觀之存在。
魏文帝典論論文云:「蓋奏議宜雅,書論宜理,銘誄尚實,詩賦欲麗,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惟通才能備其體。」
此言奏、議、書、論、銘、誄、詩、賦八體,合為四科,而各具有其特質,此所謂「能備其體」之「體」,自係就體製言。
與前之言體性者異矣。
顧文章之體製與時而日增,劉勰文心雕龍中自明詩至書記凡二十篇,皆言文章之體製者,已溢於魏文帝矣。
梁蕭統纂文選,則分為賦、詩、騷、七、詔、冊、令、教、策文、表、上書、啟、彈事、牋、奏記、書、檄、對問、設論、辭、序、頌、贊、符命、史論、論、連珠、箴、銘、誄、哀、碑文、墓誌、行狀、弔文、祭文凡三十六體,又溢於文心雕龍。
同時任昉文章緣起,則列八十五體,又溢於昭明文選。
衍至於明,吳訥有文章辨體,計內集四十九體,外集五體,都五十四體;
徐師曾有文體明辨,正編分一百又一體,附錄二十六體,都一百二十七體;
賀復徵文章辨體彙選,又分一百三十二體,益為繁碎。
凡此皆述文章之體製者也。
(高明)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2179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124.156.177.65/)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