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科學●抗凍劑】
抗凍劑,是一種化合物加入水中以減低結冰點,用途甚廣,例如汽車行動車頭常須加入冷水令內燃機散熱,為避免嚴寒時冷水結冰,失去流動性損壞水槽,故必須事前加入一些抗凍劑禦防之。
許多物質加入水中都可以降低水之冰點,最初使用者有甲醇、乙醇、甘油、氯化鈣鹽水等,但氯化鈣鹽水之腐蝕性頗大,有損機器,故已不用。
自乙二醇(EthyleneGlycol)發現有優良之抗凍性後,乙二醇與甲醇混合使用,計十餘年。
近年乙二醇之工業製法日日改進,大量生產可用石油副產品乙烯氧化再水解得之,成本甚廉,於是甲醇便停止使用,只用乙二醇與水混合便可。
乙二醇為一種有甜味的液體,沸點頗高,冰點為攝氏零下十三度,但若與水混合一比一時,冰點更降至攝氏零下三十六度。
此混合物揮發時,主要為其中之水分,但汽車工廠已設計將盛有此抗凍液之管槽,製成永久密閉式,內外都不會洩漏,可使用數年或數十年而不須添加。
乙二醇之用途頗多,為近代人造纖維多元酯之重要原料,又可作化粧品潤膚劑等。
臺灣年前已設廠大量生產矣。
(秦道堅)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1878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124.156.177.65/)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