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工學●分時與即時系統】
早期的電子計算機系統是採取整批(Batch)的作業方式,就是先把類似或相關的資料聚成一批,等累積到足夠的數量再行處理。
這種累積式的整批處理方式,通常必須有固定的處理週期。
相同週期的工作太多的時候,時常會導致電子計算機尖峰負載的情況,往往需要日夜趕工處理,才能夠如期獲得所需的結果,為了能夠及時處理,就必須採用即時與分時系統。
一部即時系統電腦在收到終端機傳來的電訊後,可立即處理,並且在數秒鐘之內提出答覆。
它可以控制航空公司在世界各地的客票銷售,也可以容許銀行顧客去任一分行,兌取現款。
對於從世界各地來的訂貨單,可以立即處理,以為明日生產的根據。
其最大的利益是增進工作的效率、最佳的服務,對設備作更有效的利用。
分時系統是在縮短電腦計算結果,節省使用人的時間,或是利用預定時間或時鐘岔斷的技巧分配時間給各用戶。
操作員利用一架電傳打字機或映像幕,與遙遠的電腦主機相連接,他有足夠的時間去思索,但決不致拖延正在高速處理的電腦主機。
大部分的分時系統,在程式處理超過一定時限,即予岔斷,俾能使電腦保持對其他用戶之適當反應時間。
被岔斷的程式即移回記憶蕊中,以後再繼續處理。
或於處理超過預定時間時令其停止,以便調查原因,避免錯誤程式在兜圈子。
(周良)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1760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124.156.177.65/)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