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中華百科全書●經濟●寺院經濟】 [打印本頁]

作者: 楊籍富    時間: 2012-12-5 07:24
標題: 【中華百科全書●經濟●寺院經濟】

中華百科全書●經濟●寺院經濟

 

佛教淵源於印度,徒眾為追隨釋迦牟尼佛說法,有志一同生活在一起,自然形成僧伽團,在這一團體之中,如何處理經濟活動,後來演變成為原始佛教的經濟觀。

 

中國東漢末年,佛教傳入,至三國時代已有招待所性質的寺院建立。

 

到南北朝佛教大盛,佛教信仰深入民間,寺院林立,僧伽眾多。

 

例如北魏末期,洛陽就有寺院一千三百六十七所,天下寺院多達三萬有餘,僧尼有二百萬人之譜。

 

南朝的梁武帝信奉佛教,建功德,做佛事,蔚為成風。

 

由於官方許可寺院不納稅,不服徭役,即造成富者寄託財物到寺院,貧者到寺院投靠生活。

 

當時寺院擁有大量土地、金錢、人力,可說生產要素具備,成為社會一大勢力。

 

因此,寺院組織運用了這一豐富的生產因素,經營不少事業。

 

本著佛教同種福田思想,資金借貸謂之無盡藏,以隋唐時代的三階教經營得最成功,以後宋、元各朝代都有類似的金融事業。

 

同時對社會救濟事業,本著佛教的慈悲喜捨,地方上的慈善義舉皆出自寺院之鼓吹,不勝枚舉。

 

從原始佛教之經濟觀,至寺院所經營的各種事業,對這一系列問題的研究,皆屬於寺院經濟。

 

(吳永猛)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1599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124.156.177.65/)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