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地學●氾濫平原】
氾濫平原(Floodplains),指河流兩岸或一岸一年約一次被溢岸河水湮沒之平坦低地。
以濕潤氣候區之河流較常見。
一、氾濫平原之發展:當河流坡度減至某一程度時即為氾濫平原發展之開端。
河流因向外側侵蝕而逐漸彎曲,向內側堆積而生成新月形之沙洲低地,此為氾濫平原發展之最初階段。
當侵蝕與堆積不斷進行,初期之氾濫平原亦不斷擴大,此河道乃蜿蜒加劇,稱為沖積曲流(AlluvialMeanders)。
氾濫平原寬度不斷增加,最後成為介於河道與河谷兩岸陡壁之間的平坦低地。
二、氾濫平原上以曲流、牛軛湖(OxbowLake)、自然堤(NaturalLevees)等地形最常見。
因曲流發達處,河水切穿曲流頸而縮短河道。
遺留之河道,仍蓄水成湖,形似牛軛,故稱牛軛湖。
牛軛湖為河流漲水時所攜帶之泥砂及有機質堆積,最後演變成沼澤。
溢岸之洪水由於流速減緩,沿途堆積泥砂而造成自然堤。
洪水退後,溢岸之河水因自然堤之阻隔乃與主流平行下流,至下游因主流切蝕氾濫平原,乃迫使氾濫平原上之小河回注主流。
如圖1。
三、溢岸之洪水在氾濫平原上堆積泥砂,也攜入許多未溶之礦物質混入土中,增加土壤之肥沃度,故氾濫平原常為農地主要分布區。
(鄧天德)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1481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124.156.177.65/)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