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地學●古地理學】
昔日地表水陸分布之研究,稱古地理學(Palaeogeography)。
我國人每稱「滄桑」,依本義解釋,指昔日之滄海,變成今日之桑田。
我國太湖以東,長江、錢塘江之間蠶桑業極盛之水鄉澤國,原是位居海準之下的淺海,後經江海合力沖積,再經人工築隄排水,乃有今日景觀。
荷蘭人之造陸,亦同此程序。
足證地表水陸分布,因時而變。
但以上所舉,均為人類發生以後之事實,乃自然與人類之合作,已進入歷史地理研究領域,而非古地理學之本題。
古地理學之研究本題,在地質時代地表水陸分布之變遷,即重新描出地質時代水陸分布的輪廓。
吾人均知煤之生存與堆積,主在沿湖或沿海低濕而林木極盛之地區。
據此而論,因由古生代、中生代,以至新生代,地表均有煤層,但發現地帶因代而不同,可見各代之水陸分布有差異。
地表最重要之煤田發現於古生代之石炭紀,即煤紀,廣布延長成帶狀,可由赤道而達高緯接近極區,此一事實,不但證明當時水陸分布與今日大不相同,且啟示當時氣候帶之分布亦與今日懸殊,導引吾人進而探討地質時代之氣候與生物。
是故古地理學之研究,與古氣候學及古生物學之研究,有密切關係。
(孫宕越)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965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124.156.177.65/)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