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科學●生理心理學】
生理心理學(PhysiologicalPsychology)是研究心理(行為)與生理現象之間的關係。
它的研究重點大約可以分成六個範圍:一、神經系統與行為的關連。
這裏包括中樞神經、外圍神經的正常操作的研究,與大腦受傷對行為的影響的探討。
二、生物體內生化變化(例如荷爾蒙)對行為的影響。
三、感覺(SensoryFunction)的生理基礎。
四、情緒和動機(例如睡眠、饑渴、性慾)的研究。
五、學習、記憶的生理基礎。
六、化學(藥)物對行為的影響。
生理心理學是研究範圍最廣,接觸別的學科最多的一門心理學。
它不但與物理、化學、生物等基本科學關係密切,同時也涉及藥劑學、解剖學的領域。
因此,它的歷史淵源十分複雜。
不過生理心理學的中心問題是西方哲學裏的「心」、「身」關係的老問題。
所以十七世紀的大哲人笛卡兒(Descartes)所提的反射動作(ReflexAction)的理論,可以說是直接影響近代生理心理學最早的理論。
其後較為有名的理論有赫爾姆霍斯(Helmholtz)的視覺、聽覺論;
加農(Cannon)的情緒理論;
拉緒理(Lashley)對大腦的功能所作的實驗和理論等。
我們由前面的介紹中知道生理心理學是一門包羅許多不同學科的學術。
(張欣戊)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904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124.156.177.65/)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