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文學●江湖派】
江湖派為南宋末年一干布衣隱士、失意政客,當國家阽危之秋,生活不寧,於是招朋引類,放浪江湖,藉吟詠唱和。
以消磨歲月,刊行「江湖集」,以互通聲氣,時人稱之為「江湖派」。
「江湖集」因刻非一時,版非一律,散漫參差,初無義例可循。
至清開四庫。
始於兩淮鹽政採進本「江湖小集」外,復據永樂大典所載「江湖詩集」,芟重去蕪,著為「江湖後集」。
兩書合計共一百一十九卷,一百零九家。
統緒分明,而後江湖派之作品,始粲然大備。
究其中風骨高秀,卓然成家者,可以劉克莊、劉過、樂雷發、陳起、戴復古、方岳、姜夔等八位做代表。
此派無確定主張,猥雜細碎,如出一轍。
而尤引人詬病者,以其作家人品大都不高。
究其原因,或由於國難時艱,生計不易,紙面文章,無濟於口腹之饑渴,物質誘惑,常掠奪詩人之清白。
於是強梁者,肆其口吻之利,毀謗權貴;
儒弱者,逞其鄙污之伎,干謁公卿。
以詩文作為要挾爵祿,乞憐施捨之媒介。
所以錢牧齋序王德操詩云:「塵容俗狀,填塞於腸胃,而發生於語言文字之間。
欲其為清新高雅之詩,如鶴鳴而鸞嘯者,其可幾乎!」
夫詩道衰敝,莫甚於宋室南渡以後;
而南渡以後,「江湖派」又其尤也。
(王更生)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707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124.156.177.65/)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