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中華百科全書●宗教●那爛陀】 [打印本頁]

作者: 楊籍富    時間: 2012-12-3 07:10
標題: 【中華百科全書●宗教●那爛陀】

中華百科全書●宗教●那爛陀

 

那爛陀,印度佛教遺跡。

 

即興盛於西元五至十二世紀之間的那爛陀大寺院之所在地。

 

現今巴爾甘嗡村(Bargaon)有其遺跡。

 

那爛陀寺,義譯為施無厭寺。

 

名稱之由來有二說;

 

一此伽藍之南菴沒羅林中有一池,池中之龍名那爛陀。

 

因伽藍傍於池,故取其名,若依實義,則如來於過去世修菩薩行時為大國王,曾建都於此,悲愍眾生而樂於布施,故其德號為施無厭。

 

建寺之由來:五百商人以十億金錢買此地施於佛,佛於此處說法三月,諸商人亦證聖果。

 

佛涅槃後不久,此國之先王鑠迦羅阿逸多(帝日王)創建此伽藍。

 

其後有五王相承,各有增建。

 

從大唐西域記卷九對於建築物之描述中可略見其規模壯大、結構堅固。

 

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卷三亦有敘述當時研習之狀態。

 

那爛陀寺是佛教教學之重要中心,即世界最古最大之佛教大學。

 

最初乃唯識學派之中心,護法、戒賢等著名之學僧輩出。

 

後成為密教之一大中心。

 

如將密教傳入我國之金剛智、善無畏等皆曾在此修學。

 

遠自我國及東南亞諸國之留學者不少(尤以七、八世紀之時)。

 

我國玄奘、義淨亦先後於盛期中(七世紀)至此留學,而西域記、西域求法高僧傳等書對此寺皆有詳備之記載。

 

此寺院十二世紀末,因蒙受伊斯蘭軍破壞而放棄。

 

西元一九一五年印度考古部門開始有系統之發掘工作。

 

從遺跡中陸續出土之石製及金屬製(青銅)之雕刻品甚多,現保存於印度那爛陀博物館。

 

(星雲)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665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124.156.177.65/)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