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宗教●戒律】
戒律,是各宗教教師、教徒所應遵守之戒規律儀。
戒律之取捨大都依各宗教教義、各民族之傳統文化及風俗習慣而定。
天主、基督,多以摩西十誡為基礎,回教之戒律多為政教合一之回律。
道教之戒律,要之可以佛教戒律涵蓋之。
在諸宗教中,以戒律視為一專門學問者唯有佛教,而持戒最嚴格者為耆那教。
耆那教與佛教均以五戒為根本。
耆那教在步行中不能踐踏螻蟻,在呼吸中不能傷及微生物,尚苦行,嚴禁蓄財。
佛教律藏集結後,五傳至優婆崛多而分衍為五部:一、曇無德傳四分律,二、薩婆多傳十誦律,三、迦葉遺傳解脫戒本經,四、彌沙塞傳五分律,五、婆粗富羅未傳。
大集經二十卷,虛空目分另說有摩訶僧祇部傳有僧祇律。
以上五律中國均有譯本。
佛教受戒之層次:一、五戒,二、八關齋戒:前五戒再加上不塗香、不坐臥高床,不非時食。
合計八戒。
三、沙彌(尼)戒:連前八戒增不歌伎,不持金銀寶物,計十戒。
四、比丘(尼)戒:四棄法,十三僧殘法,摩觸異性,粗語、作媒及二不定法等戒。
五、菩薩戒:各經所載不同。
(李志夫)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662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124.156.177.65/)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