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經濟●生產】
人類對於各種財貨之所以有所需要,主要是因為其能滿足人類的慾望,對於各種財貨所具有此種滿足人類慾望的能力,稱之為效用(Utility)。
而生產即是一種效用的創造,或效用的增加之行為;
惟生產並不僅限於製造有形的財貨,凡是一種行為能創造形式效用(將原始資源經過加工,使其能直接滿足人類的需求,或使用各種生產因素,配合當時的生產技術,以製造能?
滿足人類所需要的財貨),或非形式的效用(包括將產品由甲地運送到乙地,以提供服務的地方效用,把貨品從某一時期保存到另一時期,以延長其消費形態的時間效用,以及將貨品直接或間接移轉給需要者享用的特有效用等)的過程均屬於生產行為。
因此,從有形的產品製造加工、農礦生產,到無形的運輸、儲藏、廣告、推銷、娛樂等都屬生產。
然而生產行為並非無中生有,它必須有許多可供利用的資源與勞務,輔以科技的發展應用,多方面的緊密配合,然後才能生產出可供人類應用的貨品。
是以吾人若希望有某些財貨的產出,必須先有某些生產因素的投入,此種投入因素包括了勞動、土地(自然資源)、資本,以及企業精神等。
因此,若從其進行的過程中而論,則生產亦是一種如何將「投入」的生產因素轉變而成為「產出」財貨的行為。
(謝明瑞)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608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124.156.177.65/)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