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中華百科全書●經濟●內部經濟】 [打印本頁]

作者: 楊籍富    時間: 2012-12-3 06:54
標題: 【中華百科全書●經濟●內部經濟】

中華百科全書●經濟●內部經濟

 

內部經濟(InternalEconomicsofScale),又稱大規模生產的利益,意指個別廠商隨著產出量的增加,因生產者內部組織或生產技術等因素的改善,而形成長期平均成本降低之內部經濟現象。

 

內部經濟有以下之重要來源:一、生產設備之不可分割性:許多生產設備有其最具效率之最適生產量,倘廠商增加至此,成本自然降低。

 

二、分工與專業化:生產規模擴大,生產者可以實施較精密之分工,專業化因而可以採用生產效能最高之機器從事生產,此亦即所謂「迂迴生產」。

 

三、「經常固定成本」(Overhead)的分攤:有些產業必須有經常固定成本,故生產量愈多,每單位所分攤的愈少。

 

四、副產品或廢品的利用。

 

五、「大量」(LargeVolume)的利益:產量增加後,廠商在原料購買、產品銷售、運輸及信用之取得,往往能享有較優惠之條件。

 

六、企業組織及管理功能之提高:生產規模及產量之擴大,組織與管理功能提高,管理費雖增加,但較產量增加率小,故單位成本降低。

 

如果內部經濟存在於相當大的產量範圍內,且該廠商的規模已相當大時,可能會使「寡占」趨向「獨占」。

 

倘生產量達到某一水準時,若產量再增加,長期平均成本不但不減少反而增加,這即謂「內部不經濟」或「大規模生產的不利益」。

 

(甘露澤)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576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124.156.177.65/)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