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中華百科全書●三民主義●物質建設】 [打印本頁]

作者: 楊籍富    時間: 2012-12-2 10:53
標題: 【中華百科全書●三民主義●物質建設】
本帖最後由 楊籍富 於 2012-12-2 18:55 編輯

中華百科全書●三民主義●物質建設

 

物質建設也就是經濟建設(先總統蔣公著國父遺教概要第三講)。

 

我國的物質建設,所遵循的是民生主義的經濟政策。

 

因此具有三大特質:一、以「養民」為本務:建設的順序,先由農業及農業加工而民生工業,逐漸充實後,再進而積極加強基本工業和高級工業的擴建,使國民所得不斷提高,人民生活富裕,以達到國父「民生主義是以養民為目的」(民生主義第三講)的理想。

 

二、以「均富安和」為目標:物質建設的目的,在提高國民生活,增進社會福利,除促進經濟現代化之外,並應謀求社會財富的合理分配,以達成「均富安和」的社會。

 

三、以「民生與國防合一」為要領:謀求民營企業與國防的配合,充實經濟動員的準備工作,以厚植國防的潛力,貫徹國父「民生與國防合一」(國父遺教概要)的主張。

 

我國物質建設的進展,可分三個時期:一、實業計劃時期:國父認為我國患貧,原因在經濟不發達。

 

他手著實業計劃,列為建國方略的物質建設,希望國際共同發展中國實業,可惜當時各國政治家,僅少數明達者表示贊成,大多數漠不關心,以致無由實現。

 

二、國民經濟建設運動時期:先總統蔣公認為既然無從借助國際資本和人才,就應該國民一致努力,用自己的力量來發展生產事業。

 

因此於民國二十四年,倡導「國民經濟建設運動」,政府在抗戰前對於國家建設的計畫,以及抗戰期間的調整金融,調節消費,提倡徵工,修築道路,遷移工廠於大後方並促其發展等措施,莫不依此運動的目標與方向而進行。

 

三、經濟建設計畫時期:政府遷臺以來,在建設臺灣為復興基地和三民主義模範省的總目標下,從民國四十二年開始,一連串實施了「經濟建設四年計畫」,自六十五年起,更推行六年經建計畫。

 

由於設計正確,執行認真,已使我國由以農業為主體的形態,步入現代化的工商社會,充分顯現民生主義物質建設的輝煌成果。

 

國父說:「物質文明與心性文明,亦相待而後能進步。」

 

(孫文學說)所謂物質文明指經濟言,心性文明指政治、文化言。

 

人類進化係由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交相推動而來,經濟迅速成長可能帶來若干社會問題。

 

所以我們一方面重視物質建設,另方面也應該同時重視精神建設,才能免於失調,而符合民生主義國家建設的要求。

 

(曾仕強)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339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124.156.177.65/)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