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史學●史館】
所謂史館,為政府設置之機構,以供史官撰著史籍,以及貯藏史料之所。
換言之,史官辦公之所,有史官需有史館。
中華民族是優秀民族,重視歷史,所以自上古有史官之設。
相傳黃帝時已有史官,倉頡、沮誦皆是。
史記亦有老子為周柱下史之說。
雖不可完全徵信,不能確指其名,但不能無貯藏史料,執筆撰著之所,而應視為史館。
惟秦以前只見史官之稱,未見史館之名。
惟至西漢,司馬談、司馬遷父子相繼為太史令。
此時天下計書先上太史、副上丞相。
又說天下遺文古事,靡不畢集太史公。
則太史令辦公處所。
不僅必須具備,規模亦不能過小。
劉知幾史通史官建置章,有謂:「司馬遷既歿,後之續史記者,若褚先生…並以別職來知史務,於是太史之署,非復記言之司。」
據此,則太史署史館之別稱也。
至東漢班固為蘭臺令史,明帝詔徵班固在蘭臺撰著前史,稱為蘭臺令史。
又東觀與蘭臺本皆內府藏書之所,史官所取資,故以之為官名。
則蘭臺、東觀,並為史館之稱。
魏晉改史官稱大著作、著作郎、著作佐,於史館未有專名。
稍後始有著作局、修史局以及國史院、國史館之稱。
名雖不同,歷代相傳不廢,至民國仍稱國史館。
(徐文珊)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165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124.156.177.65/)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