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磁碟儲存技術】 [打印本頁]

作者: 豐碩    時間: 2012-11-29 01:20
標題: 【磁碟儲存技術】

磁碟儲存技術

 

DiskStorageTechnology

 

【辭書名稱】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磁碟是目前資料處理中,可以直接存取的重要輔助儲存媒體。

 

電腦可以在任何時間及空間去讀寫磁碟上任一位置中的資料。

 

如果把磁碟比喻成唱片,會比較容易了解,所不同的是,唱片上祇有一條螺旋形的溝槽,而磁碟表面卻是滿布同心圓的磁軌,磁碟的每一條磁軌都有相同的資料量,雖然同心圓的內圈比外圈要小,祇需在製造上適當地將內圈的磁化密度加大,便可獲得與外圈相同的儲存量。

 

一面磁碟上的磁軌數目從數百到數千不等,視製造商的不同而異。

 

唱片的唱針隨著溝槽滑行而傳出悅耳的音樂,而磁碟則是由通有電流的讀寫頭做讀出或寫入的工作,讀寫頭並不接觸磁碟,它保有約17/1,000,000吋的距離,因此不當的震動、灰塵、毛髮、甚至指紋都會傷及讀寫頭。

 

一般大型磁碟系統,由6-12片磁碟依次上下相疊,中間留有讀寫頭進出的的空隙,全部串在一根轉軸上,構成磁碟組(DiskPack),這種磁碟上下兩面都塗有可磁化物質,每一間隔中均擁有獨立之讀寫頭,由於每一讀寫頭都是平行同步,在每分鐘超過3600轉的磁碟組中,祇要讀寫頭在定點不動就可以讀取各面磁碟同一位置中之資料,這些同心圓磁軌上下疊著如同圓柱體,稱之為磁柱(DiskCylinder,如果每面磁碟有400條磁軌,就可以看成400個同心磁柱,外圈的磁柱就像套筒一樣套住內圈的磁柱。

 

各種磁碟的資料存取方法均十分類似,一般都以磁柱-磁軌-紀錄(Cylinder-Track-Record)的方法來存取資料。

 

也就是先定義磁柱,再找出資料位於那一磁碟的那一面,再從磁軌上找出紀錄之所在,便可以開始做讀出或寫入的動作。

 

存取磁碟上某一特定紀錄所需的時間可以分成3部分;

 

(1)搜尋時間(SeekTime),指讀寫頭移到適當磁柱所需的時間;

 

(2)潛伏時間(LatencyTime)指目標紀錄旋轉到讀寫頭處所需的時間;

 

(3)資料傳輸時間(DataTransferTime)指整個紀錄通過讀寫頭所需花費的時間。

 

上述磁碟組又稱為溫徹斯特(Winchester)磁碟或硬式磁碟(HardDisk)。

 

相對的有軟式磁碟(FloppyDisk)或稱磁片(Diskettes),由於軟式磁碟祇是單張,便不使用磁柱的觀念,而是像切月餅般地將磁片畫分成幾個扇形區(Sector),讀寫頭便依賴磁片靠中央的一個小圓孔來判定方位找到正確的扇形區,做讀出或寫入的動作。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124.156.177.65/)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