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觀過知仁】 [打印本頁]

作者: 豐碩    時間: 2012-11-25 03:12
標題: 【觀過知仁】

觀過知仁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觀過知仁出自〔論語‧里仁篇〕「子曰:『人之過也,各於其黨。

 

觀過,斯知仁矣。」

 

黨,即是類。

 

譯成白話為:人的過失,在於其屬於某一類時,便有這一類人的缺點;

 

所以只要能夠觀察其人之過失處,就可知道其是仁人與否。

 

人的行為和品性有關,有優點也有缺點。

 

行為表現優點的為功,表現缺點的不免於過。

 

所以當人表現出過錯的時候,便可從其過錯類型看出他的真性情。

 

〔朱熹集註〕引程子說:「君子常失於厚,小人常失於薄;

 

君子過於愛,小人過於忍。」

 

又引尹氏說:「於此觀之,則人之仁不仁可知矣。」

 

孔子認為並非只有小人才會犯過,君子亦會犯過,兩者之不同在於所犯過錯類型不同而已。

 

孔子在教人觀人之法時,雖教以「觀由察安」,但從此章可以看出,孔子待人之心卻甚能寬恕。

 

「其黨未分之前,可以過決之;

 

其黨既分之後,可以過諒之。」

 

(見程樹德撰〔論語集釋〕)部分注解將「仁」作「人」解,使「觀過知仁」成為「觀過知人」,其義亦通。

 

對於教育工作者來說,當觀過知仁的對象為學生時,至少具有兩層的意義。

 

首先必須觀察了解學生所犯過錯的類型,從而對學生的性情加以了解,然後給予適性的教育。

 

其次,不可因學生犯了錯就「以過廢人」,而應該以體諒之心來看待學生所犯之過錯,給予改正的機會,連君子都有犯愛厚之錯時,更何況涉世未深正在學習、需要指導的學生呢!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124.156.177.65/)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