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禮之大體】 [打印本頁]

作者: 豐碩    時間: 2012-11-25 00:58
標題: 【禮之大體】

禮之大體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禮之大體」是概括禮的大義,必須本諸天地自然,取法四時變化,仿效陰陽法則,順應人類感情;

 

使人類與天俱來的良知良能,與仁義禮智的道德規範,兩相符合,而表示出人之所以為人的特質。

 

故禮的原理,即在於體物不遺,體現天道天理的當然法則;

 

而人類社會的道德秩序,亦不外是天道運行的自然秩序。

 

據〔禮記‧喪服四制〕云:「凡禮之大體,體天地,法四時,則陰陽,順人情,故謂之禮。

 

訾之者,是不知禮之所由生也。

 

夫禮,吉凶異道,不得相干,取之陰陽也。

 

喪有四制,變而從宜,取之四時也。

 

有恩,有禮,有節,有權,取之人情也。

 

恩者,仁也;

 

禮者,義也;

 

節者,禮也;

 

權者,知也。

 

仁義禮知,人道具矣。」

 

文中並析言禮的由來,其一:必須取法四季變化:係因喪服有四種原則,運用隨時改變,即是取適於季節的更易。

 

其二,必須仿效陰陽法則,係因吉禮、凶禮有不同的設計,不相干擾,取法天地間一陰一陽的道理,陰主哀,其用情,陽主樂,其用法;

 

其三,必須順應人類感情,因有感情,有理性,有節限,有方便之處,係取適於人心中仁義禮智的良知良能,而有健全人格。

 

於上述三項中,四時、陰陽二項即在天地之中,為天地自然之運用。

 

另一項人情,所表現的性情之正,其極致亦莫非天理。

 

所以禮是順應自然法則而來,其目的在於使天下萬事合乎道理,並培養健全的人格。

 

故而禮是從人情出發,以達到適合人情的道理,來維繫正當的人情。

 

後世以為禮是「不合人情」的,乃是不了解禮的真諦所致。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124.156.177.65/)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