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寧靜】 [打印本頁]

作者: 豐碩    時間: 2012-11-23 02:33
標題: 【寧靜】

寧靜

 

Ataraxia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寧靜是心靈不受過度激情干擾的狀態;

 

這種狀態是希臘原子論者(Atomists)、伊比鳩魯學派(Epicureans)和斯多噶學派(Stoics)共同主張的倫理生活的理想。

 

原子論者德謨克里特斯(Democritus,約在西元前420年為其壯盛之年)認為,人生的理想是心靈的寧靜;

 

為達到這種人生境界,就不應參與太多公共或私人事務,更不要做超越自己能力以外的事。

 

由於過與不及均易激動心靈,因此持盈保泰,珍惜所有,勿妒羨人,是為保持心靈祥和之要道。

 

伊比鳩魯(Epicurus,341~270B.C.)認為人生的目的是快樂,快樂也是幸福之所寄。

 

快樂並不是短暫的個人感官之滿足,而應是具有持久性的快樂。

 

同時快樂也不在於激情與刺激的爭逐,而是在於沒有痛苦;

 

這種快樂僅見諸心靈的寧靜狀態。

 

暴飲暴食,固極一時之樂,然常繼之以腸胃不適之苦。

 

榮譽與財富固足以讓人顯揚一時,然卻常陷人於慾深溪,永難滿足之苦。

 

尤有甚者,易遭人忌,常須時時設防,難有快樂可言。

 

因此伊比鳩魯勸人不要在公共生活上鋒芒畢露,飲食有節,慾望降低,才能保持心靈寧靜,達到快樂與幸福。

 

斯多噶學派認為宇宙受嚴格的自然律支配,人生應順應自然,不要強求,更不要受到非自然非理性的悲喜慾懼等情緒所困,才能達到道德的自律與自由。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124.156.177.65/)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