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名器不假人】 [打印本頁]

作者: 豐碩    時間: 2012-11-20 06:26
標題: 【名器不假人】

名器不假人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名器不假人是孔子認為器物和名號具有客觀的象徵意義,代表官職地位和名號,由人君所掌握,用以指揮、統治臣民的工具,不能隨便給人。

 

倘若隨便給人,就等於把權力交給不稱職的人,國家將受到損失。

 

〔左傳.成公二年〕記載,衛國攻打齊國而戰敗,主帥孫良夫被新築大夫仲叔于奚所救,倖免於難,衛侯要賞賜封邑給仲叔于奚,他辭謝了封邑,而要求給他諸侯所用三面牆懸掛的樂器,並用繁纓裝飾馬匹以朝見(請曲縣、繁纓以朝),衛侯竟然允許。

 

這是不合禮制的,因大夫僅能有左右兩面牆懸掛樂器,稱作判縣,仲叔于奚請曲縣,是以大夫身分僭越使用諸侯之禮。

 

孔子聽說這件事後,評論說:「惜也,不如多與之邑。

 

唯器與名,不可以假人也,君之所司也。

 

名以出信,信以守器,器以藏禮,禮以行義,義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節也。

 

若以假人,與人政也。

 

政亡,則國家從之,弗可止也已。」

 

名號象徵威信,器物表示尊卑貴賤,禮制在於推行道義,代表依大眾的利益治理百姓,是政權的重要原則,孔子提倡正名即在於此。

 

這件事提示政府部門在推行政策時,能否名正言順,關係著社會的安定及國家的前途。

 

信與禮,乃政治的兩大基石,而名以出信,器以藏禮,有成就完美政治的正大功用,若失去了名、器的正當應用方式,將無以維繫政治及國家。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124.156.177.65/)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