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秧歌舞】
YangKoWu
【辭書名稱】舞蹈辭典
【類別】:民族舞蹈
舞名。
傳統民間歌舞。
歷史悠久,流傳廣泛。
起源於農業勞動生活。
秧歌原指農民插秧、耕耘勞作中所唱的歌,後發展成一種載歌載舞的表演藝術形式。
《秧歌》一詞最早見於清代記載。
《遼陽縣志》稱,元宵燈節「龍燈、高蹺、獅子、旱船等沿街跳舞,俗謂之秧歌」,有人認為與古代《鄉人儺》儀、舞隊及《英歌》有某些淵源關係。
清代《秧歌》最盛,農村、城鎮已廣泛流傳,多以舞隊形式出現,鑼、鼓、鈸、嗩吶齊鳴,幾十人甚至千百人的秧歌隊揮臂作舞,歡聲鼎沸,萬人空巷。
「秧歌小隊鬧春陽,轂擊肩摩不暇狂」,「畫鼓秧歌不絕聲」、「如蟻游人攔不住」等清人詩句,描述了這種盛況。
清人陸又嘉《燕九竹枝詞》:「早春戲館換新裝,半雜秧歌侑客觴」可知《秧歌》已在戲館表演。
據《清平屬檔案》載:清代宮廷有「秧歌教習」,傳授《秧歌》。
《秧歌》分大、小場。
大場以複雜壯觀的隊形變化取勝,小場是一些三、兩人表演的有人物和故事情節的小型舞蹈和歌舞小戲。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124.156.177.65/)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