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蕾,瑪麗】
Salle,Marie(1707-1756)
【辭書名稱】舞蹈辭典
【類別】:芭蕾
人名。
法國十八世紀芭蕾舞者及編舞家,曾是巴黎和倫敦戲劇芭蕾運動的先鋒之一。
她生於法國(不知確定的地點),父親為翻跟斗特技演員,1718年還是孩子時,她在叔叔所主持的聖羅蘭市集舞團(theFoireSt.Laurent)首次獻藝,此舞團是喜劇歌劇舞團(Opera-Comique)前身。
1721年她在一個巴黎歌劇院,代替普烈沃斯特(Prevost)小姐演出,公普哈(Campra)所編的《威尼斯節慶》(LesFetesVenitiennes)。
此舉深獲好評而引起嫉妒,此劇可能是以她小孩的年紀卻已在歌劇院演出而轟動,而非憑著她當時僅有的初級技巧而享有盛名。
爾後隨著她父親的舞團,莎蕾到倫敦在約翰.瑞奇(JohnRich)所主持的林肯田野客棧(Lincoln´sInnField,1725-1727)演出一系列的默劇,例如:《法國水手和他的妻子》(LaMatelotFrancaisetsaFemme,1725),《牧神潘及他的排簫》(PanetSyrinx,1726)和《達蒙及克麗媚勒之戀》(LesAmoursdeDamonetCliméne,1727)。
1727年9月首次在拉瓦爾舞團(theLavals)以成人之姿和大衛.杜牧棱(DavidDumoulin)搭擋演出歌劇《眾神之愛》(LesAmoursdesDieux)。
從此次演出到1739年的十二月退休,她一直在倫敦的歌劇院及劇場演出。
在歌劇院,她和瑪麗.卡瑪格(MarieCamargo)較勁,演出拉瓦勒家族所編的《卡斯特和波路克斯》(CastoretPollux,1737)、《青春女神希碧節》(LesFetesd´Hebe),也在拉摩(Rameau)所編的《印地之愛》(LesIndesGallants,1734)劇中演出首席角色。
1728年在倫敦演出芭蕾舞及改編的《乞丐歌劇》(TheBeggar´sOpera),由於倫敦劇院比起巴黎的官僚情況較不嚴重,她才得以一展編舞才華,其作品有:捐棄傳統的籃子及雜七雜八的舞台配件,而以優雅,自然的方式表現的《畢格馬戎》(Pygmalion,1733)。
或許是戲劇芭蕾試金石的《酒神巴可斯和艾瑞阿德妮》(BacchusetAriadne,1733),韓德爾(Handel)歌劇開場白《巴斯朵.費舵》(PastorFido,1734)。
1743年,莎蕾為聖羅蘭市集舞團(theFoireSt.Laurent)拓展諷刺芭蕾舞碼,例如:《瘋狂的曖味》(L´AmbigudelaFolie)或稱《火雞芭蕾》(BalletdesDindons)和《印地之愛》。
莎蕾對戲劇芭蕾發展的貢獻並未完全被肯定,而她紮根在大眾劇場及市集娛樂間,或許可以說是證明觀眾對芭蕾舞劇的接受度,但在當時並未為此運動的大理論家所接受。
許多的女舞者在服裝和跳舞方式上模仿她,從戲劇的方面來看,理論上她比諾威爾更有前瞻性。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124.156.177.65/)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