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紵舞】
PaiChuWu
【辭書名稱】舞蹈辭典
【類別】:民族舞蹈
舞名。
古代名舞。
據晉《白紵舞歌詩》載:舞者穿白紵製做的「質如輕云色如銀」的舞衣,故名。
原為三國時吳地民間歌舞,後入宮廷並常在貴族筵宴中表演。
從三國、晉、南朝到隋唐,五六百年間,盛行不衰。
原屬雜舞(即民間舞蹈)類,唐代列入「清商樂」中。
歷代文人所作《白紵舞歌詩》,生動細膩的描寫了該舞的樂聲舞態。
如晉《白紵舞歌詩》:「輕軀徐起何洋洋,高舉兩手白鵠翔」,「如推若引留且行」。
宋,劉鑠《白紵曲》:「狀似明月泛云河,體如輕風動流波。」
齊,王儉《白紵》:「轉盼流精艷輝光,將流將引雙雁行。
梁,武帝《白紵辭》「上聲急調中心飛。」
宋,鮑照《白紵歌》:「催弦急管為君舞」等描寫。
可知此舞以舞袖為主。
舞步輕盈飄逸,注重運用眼神。
節奏由徐緩轉快速。
技巧重輕飄與控制。
舞者時而高舉雙袖如天鵝飛翔,時而低迴婉轉,輕移碎步,如推若引,似留且行。
樂聲漸快,雙袖急輝,步態輕捷。
晉、宋間,《白紵舞》不僅是精美的表演性舞蹈,還用於祭祀,娛神娛人兼用。
晉、宋《白紵舞歌詩》均有:「清歌徐舞降神祇,四座歡樂胡可陳」句。
梁以前《白紵》多為獨舞。
梁人張率《白紵歌》:「俱動齊息不相違」句,可知梁代已有群舞。
舞服袖式原為寬袖,故有舉臂如鳥展翅飛翔的描寫。
隋、唐時代《白紵舞》改用長袖,隋煬帝《四時白紵歌》:「長袖逸迤動珠玉」,唐,李白《白紵辭》:「長袖拂面為君起」可証。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124.156.177.65/)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