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蠻隊舞】
P´uSaManTuiWu
【辭書名稱】舞蹈辭典
【類別】:組織、機構、職稱
樂舞隊名。
唐代女子隊舞。
又稱「四方菩薩蠻隊」。
是在西南少數民族樂舞基礎上改編創作。
具有佛教色彩的大型女子群舞。
《杜陽雜編》載,宣宗朝大中初年(西元847∼851)女蠻國入貢,獻其國樂珍寶,「其國人危髻金冠,瓔珞被體,故謂菩薩蠻,當時倡優遂制菩薩蠻曲,文士亦往往聲其詞」。
懿宗朝李可及用此曲編制成舞蹈,懿宗令在剛落成的安國寺表演,並常於佛誕日在宮中「結彩為寺」表演此舞。
數百人的龐大舞隊出場,婀娜多姿,儀態萬千的舞者,如佛降臨人間,似仙女下凡,蔚為豪華壯觀。
關於此舞本源,史家說法不一,一說來自緬甸,一說來自我國西南少數民族。
古時之女蠻國與驃國(今緬甸)相鄰,即今雲南省的一些地區。
中國古代多稱本國南方及西南地區的少數民族為「蠻」,地方名稱或族名也多加蠻字。
至今雲南傣族仍叫少女為「小卜少」,與菩薩音頗相近。
故有人認為《菩薩蠻舞》與傣族先民的舞蹈有關。
此舞後傳至宋代。
宋宮廷隊舞女弟子隊有《菩薩蠻隊》,屬於宮廷宴樂。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124.156.177.65/)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