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驃國樂】
P´iaoKuoYüeh
【辭書名稱】舞蹈辭典
【類別】:民族舞蹈
樂舞種類名。
驃國係唐朝(西元618∼西元907)之屬國。
驃國地在今之緬甸,雲南西方,與天竺國相近,因之其樂舞充滿佛教色彩。
與南詔接壤,軍事上常相互牽制,文化上則互相借用;
南詔舉行大宴時,也演奏《驃國樂》。
該樂傳入中原係貞元十七年(西元801)又一說為貞元十八年(西元802)正月。
驃國王因南詔曾於西元800年進獻《南詔奉聖樂》,其中亦有驃國之樂舞人員。
乃遣其弟悉利移來獻,樂有十二曲,及樂工三十五人來朝。
樂曲及歌詞多表現釋迦牟尼佛祖之言行;
演唱時每曲皆為齊唱,以兩手十指齊開、齊合,身體低與昂交替進行,有如中國之《柘枝舞》。
驃國之樂舞對其鄰近之彌臣國及南詔(今之雲南)有很大之影響;
唐使臣袁滋、鄭士出使南詔,曾親賭此樂舞。
十二曲之中文譯名:佛印、讚娑羅花、白鴿、白鴿遊、羊勝、龍首獨琴、禪定、甘蔗王、孔雀王、野鵝、宴樂、滌煩。
詩人白居易(西元772∼西元846)曾作《驃國樂》,文中曾對《驃國樂》之來源、樂器、舞姿均有描寫:「驃國樂,驃國樂,出自大海西南角。
雍羌之子舒難陀,來獻南音奉正朔。
德宗立仗御紫庭,黈纊不塞為爾聽。
玉螺一吹椎髮聳,銅鼓一擊文身踊。
珠纓炫轉星宿搖,花鬘斗藪龍蛇動。」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124.156.177.65/)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