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歌舞伎】 [打印本頁]

作者: 豐碩    時間: 2012-11-12 15:16
標題: 【歌舞伎】

歌舞伎

 

Kabuki

 

【辭書名稱】舞蹈辭典

 

【類別】:世界舞蹈

 

日本傳統戲劇,與「能」、「人形淨流璃」並稱為日本三大古典藝能。

 

歌舞伎起源於十六世紀戰國時代的民間流行風俗,形成於十七世紀初德川幕府時期,原本以歌舞為本位的妓女藝能,冠以漢字後,稱為「女歌舞伎」,內容包羅各種歌謠曲、舞蹈、模仿等綜合物,為當時極為流行的大眾藝能,其中尤以出雲地方「阿國」一團最為出名。

 

「阿國」以修建神社為名進行巡迴演出,然其本質主要沿襲自中世紀以來民俗藝能的歌舞如《念佛踊》、《女舞》等,故諸如此類演出的女藝人通常也兼營遊女(妓女)之特種行業;

 

寬永六年(西元1629年)幕府終以妨害風俗為由,禁止女歌舞伎的演出,業界於是將其轉化為《若眾歌舞伎》,由美少年的舞蹈替代了女性演員的演出;

 

不過到承應後期,仍以風紀上的理由,再次遭到幕府的禁演,爾後才促成《野郎歌舞伎》的興起,演變成為由成年男性反串女角演出,並發展出以故事情節取勝的現今演出形態;

 

自此,歌舞伎獲得正式營業執照,在三都「江戶、大阪、京都」分別建立劇場演出經營,成為都市的重要遊樂之一。

 

大約經過一世紀後的元祿時代(1700年左右)歌舞伎在融合各種表演藝能後,脫離了其原本粗俗的民眾娛樂,發展成為現今戲劇完整的演出面貌,且在市川團十郎等多位名演員的努力下,使元祿時代成為歌舞伎的盛世。

 

十七世紀末期十八世紀初期,奠定了藝術美學,詭異和戲謔是其最大特色。

 

相較於《能劇》的古典和閉鎖性,歌舞伎則隨著時代不斷演變其性格,演出也因題材、舞台等演出形式而較具親和力和開放性,為江戶時代民眾主要的娛樂,具有濃厚的庶民性,內容較為社會寫實。

 

取材於現實社會發生的景象,劇情通常分為「武道事」、「俏事」、「濡事」、「荒事」等段落。

 

「俏事」是指貴族公子落難,街頭行乞的情景;

 

「濡事」意指男女交歡的情愛場景;

 

而「荒事」是豪勇之士平定內亂的場面,可說是武打劇。

 

在舞台角色部分,也有主角、丑角、大臣、極惡之人等。

 

如同中國傳統京劇臉譜一般,歌舞伎裡化妝的色調也表徵角色的性格,通常紅、白、黑、藍是舞台基色,其中藍色表現角色陰險的性格。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124.156.177.65/)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