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碧諾,瑞金】
Chopinot,Régine
【辭書名稱】舞蹈辭典
【類別】:現代舞
人名。
法國現代舞蹈家、編舞家。
生於阿爾及利亞,十二歲才隨父親返回法國居住。
她對電影非常著迷,受母親之命才開始學舞。
由於天生條件優異,進步神速。
她曾跟里昂市古典芭蕾教師貝西夫人(MmeBessy)、「國立里昂舞蹈學院」主任馬爾斯(LucienMars)和現代舞蹈家辛葛拉(MarieZighera)等人學習。
她在辛葛拉處學習葛蘭姆技巧。
後來,她任教於導演沙魯斯(RolandChalosse)的Studio-10。
1978年,她成立「鷿鷈舞團」(LaCompagniedelaGrèbe),該團的成員包括舞者、演員和音樂家,並採用集體創作的方式創作了《皮耶的花園》(LejardindePierre)和《我的祖母海馬》(Magrande-mèreHippocampe)兩個作品,演出相當成功並獲好評。
後來她成立「修碧諾舞團」(LaCompagnieChopinot),1981年以《哈雷彗星》(Halley´sComet)一舞參加法國Bagnolet編舞大賽(LeConcooursdeBagnolet)。
1986年,她擔任拉羅舍爾(LaRochelle,Poiton-Charentes)編舞中心主任。
1987年,她成為「高等文藝資助會」委員(ConseilSupérieurduMécénat),也為「舞蹈最高委員會」會員(ConseilSupérieurdelaDanse),曾獲國家文藝騎士獎勳(ChevalierdesArtsetdesLettres)。
1988年獲「作家與文藝協會」(S.A.C.D.)舞蹈獎,並得到國家贈與騎士勳章(Chevalierdel´OrdreNationalduMérite)。
修碧諾的舞蹈風格大膽多變化,動作力度強、速度快,演出方式不受一般傳統觀念和表演原則所侷限,從空中飛人、古羅馬廢墟到拳擊擂台,都成為她的創作主題及表演事件。
她與名服裝設計師戈爾提耶(Jean-PaulGaultier)長期密切合作,跨越藝術與流行時裝的兩個領域,所以非常受到年輕觀眾的喜愛與擁護。
由於她對電影的癡迷,所以她的舞蹈非常注意畫面的節奏性,成功的營造出寫實與想像的交替變化,因此她被譽為法國舞蹈界的才女。
目前,她除了為自己的舞團創作之外,同時也接受委託編舞。
在她的舞團裡也培養了不少後起之秀,如德固弗烈(PhilippeDecouflé)、德尚(DidierDeschamps)、拉希歐(DanielLarrieu)和珀蒂(DominiquePetit)等人。
重要作品:《皮耶的花園》(LejardindePierre,1978)、《我的祖母海馬》(Magrande-mèreHippocampe,1978)、《皮耶在水中》(Pierredansl´eau,1979)、《魚之源》(L´originedespoissons,1979)、《退潮》(Reflux,1979)、《反應》(Aréaction,1980)、《哈雷彗星》(Halley´sComet,1981)、《空氣的呼喚》(Appeld´air,1981)、《西蒙.波比諾》(SimonePopinot,1982)、《泳》(Swimone,1982)、《鴻溝》(Grandécart,1982)、《樂趣》(Délices,1983)、《取道》(Via,1984)、《鼠》(ClésRats,1984)、《夜鶯》(Rossignol,1985)、《服裝秀》(Ledéfilé,1985)、《Freddebordel》(1985)、《不是只有處女在拉羅舍爾》(ALaRochelleiln´yapasquedespucelles,1986)、《節錄》(Extrait,1987)、《K.O.K.,1988》、《火》(Feu,1988)、《運輸》(Transport,1989)、《在貘足跡的小徑上》(Surlapistedutapir,1989)、《安娜》(Ana,1990)、《90年的夏日》(Eté90,1990)、《創作》(Création,1990)、《殘酷的空襲》(Rudederaid,1990)、《聖.喬治》(Saint-Georges,1991)、《卡農》(Canon,1992)、《上海之舞》(DansedeShanghai,1992)、《彩虹大盜》(Rainbowbandit,1992)、《無主鐵鎚》(LemarteausansmaÎtre,1992)、《正面》(Façades,1993)。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124.156.177.65/)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