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氏醫通 附張介賓八略總論 熱略1044】
一、熱方之製。
為除寒也。
夫寒之為病。
有寒邪犯於肌表者。
有生冷傷於脾胃者。
有陰寒中於臟腑者,此皆外來之寒。
去所從來,則其治也。
是皆人所易知者。
至於本來之寒。
生於無形無響之間。
初無所感。
莫測其因。
人之病此者最多。
知此者最少。
果何謂哉?觀丹溪曰:氣有餘。
便是火。
余續之曰:氣不足。
便是寒。
夫今人之氣有餘者。
能十中之幾,其有或因稟受,或因喪敗。
以致陽氣不足者。
多見寒從中生,而陽衰之病。
無所不致。
第其由來者漸。
形見者微。
當其未覺也。
孰為之意,及其既甚也。
始知難治。
矧庸醫多有不識。
每以假熱為真火。
因復斃於無形無響者。
又不知其幾許也,故惟高明見道之士。
常以陽衰根本為憂,此熱方之不可不豫也。
凡用熱之法,如乾薑能溫中,亦能散表。
嘔惡無汗者宜之。
肉桂能行血。
善達四肢。
血滯多痛者宜之。
吳茱萸善暖下焦。
腹痛泄瀉者極妙。
肉豆蔻可溫脾胃。
飧泄滑利者最奇。
胡椒溫胃和中,其類近於蓽茇。
丁香止嘔行氣,其暖過於豆仁。
補骨脂性降而善閉,故能納氣定喘。
止帶濁泄瀉。
製附子性行如酒,故無處不到。
能救急回陽。
至若半夏、南星、細辛、烏藥、良薑、香附、木香、茴香、仙茅、巴戟之屬,皆性溫之當辨者。
然用熱之法。
尚有其要。
以散兼溫者。
散寒邪也。
以行兼溫者。
行寒滯也。
以補兼溫者。
補虛寒也。
第多汗者忌薑。
薑能散也。
失血者忌桂。
桂動血也。
氣短氣怯者忌骨脂。
骨脂降氣也。
大凡氣香者,皆不利於氣虛証。
味辛者,多不利於見血証。
是用熱之概也。
至於附子之辨。
凡今之用者,必待勢不可為,不得已然後用之。
不知回陽之功。
當於陽氣將去之際。
便當漸用以望挽回。
若用於既去之後。
死灰不可復燃。
尚何益於事哉。
但附子性悍。
獨任為難。
必得大甘之品,如人參、熟地、炙甘草之類,皆足以製其剛而濟其勇。
以補培之。
無往不利矣!此壺天中大將軍也。
可置之無用之地乎。
但知之真而用之善。
斯足稱將將之手矣!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124.156.177.65/)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