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氏醫通 卷十六 祖方 續命湯1004】
續命湯(金匱名古今錄驗續命湯)
治中風痱。
身體不能自收。
並治但伏不得臥。
咳逆上氣。
面目浮腫。
麻黃 桂枝(千金。
局方。
俱作桂心) 當歸 人參 石膏 乾薑甘草(炙,各三錢) 芎 (一錢) 杏仁(三十枚。
千金。
作白朮) 上九味,水煎。
溫服。
當薄覆脊憑幾坐。
汗出則愈。
不汗更服。
無所禁。
勿當風。
千金續命湯無人參。
有防風、黃芩、芍藥。
續命風引湯。
多防己、防風、獨活、附子。
治中風癲眩不知人。
狂言舌腫出。
千金依源續命湯。
多白朮、茯苓、大棗為十二味。
小續命湯(千金) 治中風外顯六經形証。
續命湯去石膏。
加芍藥、防風、黃芩各一錢四分。
防己一錢。
熟附子七分。
生薑五片。
大棗一枚。
(崔氏。
外台。
不用防己大棗) 無汗惡寒。
倍麻黃、杏仁。
有汗惡風。
倍桂枝、芍藥。
無汗身熱不惡寒。
去附子倍甘草加石膏、知母。
有汗身熱不惡風。
倍桂枝、黃芩加葛根。
無汗身涼脈沉細。
倍附子加乾薑。
有汗無熱畏寒脈沉。
倍桂枝、附子、甘草。
肢節攣痛。
麻木不仁。
脈緩。
加羌活、連翹。
(上易老加減法) 張景岳曰:按歷代相傳。
治中風之方,皆以續命等湯為主。
考其所自,則始於金匱要略。
附方中有古今錄驗續命湯。
然此必宋時校正之所增,而非仲景本方也,此自隋唐以來,則孫氏千金方。
乃有小續命、大續命、西州續命、排風等湯,故後世宗之。
無不以此為中風主治矣!夫續命湯以麻黃為君,而與薑、桂並用。
本發散外邪之方。
至小續命、大續命、西州續命等湯,則復加黃芩以兼桂、附。
雖曰相製,而水火冰炭。
道本不同,即有神妙。
終非余之心服者,其他無論。
獨怪乎河間東垣丹溪三子者。
既於中風門,皆言此病非風矣!何於本門並首列小續命湯,而附以加減之法。
又何前後之言不相應耶。
千金大續命湯 治中風肥盛。
多痰多渴。
肢體不遂。
續命湯去人參。
加黃芩、荊瀝(一作竹瀝)西州續命湯(千金) 治中風痱。
身體不能自收。
口不能言。
冒昧不識人。
拘急不能轉側。
大續命湯去荊瀝。
千金八風續命湯 治卒中半身不遂。
手足拘急。
續命湯去麻黃、芎 加獨活、黃芩。
水煎。
溫服覆汗,不得汗。
倍麻黃。
千金排風湯 治中風肢體煩疼。
皮膚不仁。
續命湯去人參、石膏、乾薑。
加防風、芍藥、白朮、茯苓、獨活、白鮮皮、生薑。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124.156.177.65/)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