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氏醫通 卷八 七竅門上 目昏387】
經曰:肝虛則目KT KT 無所見。
又曰:腎足少陰之脈。
是動則病坐而欲起。
目KT KT 無所見。
又曰:少陰所謂起則目KT KT無所見者。
陰內奪,故目KT KT 無所見也,此目疾而犯房勞所致。
大率於房勞後尤甚。
夜光椒紅丸。
倪仲賢雲。
經曰:足厥陰肝主目。
在志為怒。
怒甚傷肝。
傷脾胃,則氣不聚。
傷肝則神水散。
神水亦氣聚也,其証無眵淚。
痛癢羞明緊澀。
初但昏如雲霧中行。
漸覺空中有黑花。
又漸則睹物成二體。
久則光不收。
遂為廢疾。
蓋其神水漸散。
散而又散。
終則盡散也,此病勿作痰治。
但當養肝腎陰血。
然必積以歲月。
無飢飽勞役。
七情五賊。
庶幾易效。
若久病光不收者。
不可治也。
一証因為暴怒。
神水隨散。
光遂不收。
永不復治。
又一証為物所擊。
神水散,如暴怒之証,亦不復治,俗名為青盲者也。
病者始不經意,及成。
醫亦不識。
直曰熱致。
竟以涼藥收之。
殊不知涼為秋為金。
又傷肝木。
往往致廢而後已。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124.156.177.65/)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