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氏醫通 卷七 大小府門 痔(漏)279】
內經曰:因而飽食。
筋脈橫解。
腸 為痔。
又曰:督脈生病。
癃痔,或醉飽入房。
精氣脫舍。
其脈空虛。
酒毒乘之。
流注於脈,或淫極而強忍不泄。
前陰之氣。
歸於大腸而痔,或以藥固精。
停留不化。
流著篡間。
從其所過肛門而為痔也,其証有七。
肛邊發露肉珠。
狀如鼠乳。
時出膿血。
妨於更衣者。
曰牡痔。
肛邊腫痛。
生瘡突出。
腫五六日自潰。
出膿血者。
曰牝痔。
肛邊生瘡。
顆顆發 。
癢而復痛。
更衣出清血者。
曰脈痔。
腸內結核。
痛而有血。
寒熱往來。
登溷脫肛者。
曰腸痔。
因便而清血隨下不止者。
曰血痔。
每遇飲酒發動。
瘡痛流血。
曰酒痔。
憂恐鬱怒。
立見腫痛。
大便艱難。
強力肛出而不收。
曰氣痔。
名色種種。
各當審其因而治之,其形有如蓮花雞冠核桃,或如牛乳雞心鼠乳櫻桃之狀,或藏肛門之內,或突出於外。
久而不瘥。
變為 也。
潰有血膿。
都為熱甚。
至若潰出黃水,則為濕熱矣!久而不愈。
血氣衰弱。
以致穿穴成漏。
又無痔而肛門左右。
別有一竅。
流出膿血者。
俱當戒酒遠色。
少勞茹淡方妙。
立齋雲。
痛二便秘。
宜清熱涼血潤燥疏風。
若寒涼損中者。
調養脾胃。
滋補陰精。
若漏而穿臀穿腸者,宜養元氣。
補陰精。
大便秘者。
潤燥養血。
肛門墜下作痛。
瀉火除濕,或作癢者。
祛風勝濕。
腫痛小便不澀。
瀉肝導濕。
若疝與痔俱患。
用六味丸、補中益氣並進。
痔証之方不一。
東垣雖分濕熱風燥四治。
大都不離蕩滌瘀熱之藥,如 皮、皂角、檳榔、大黃、桃仁之類在所必用。
兼風毒則加羌、防、升、柴。
甚則麻黃、 本汗之。
兼燥氣則加秦艽、當歸、黃耆。
濕勝則加蒼朮、黃柏、澤瀉、茯苓。
兼熱甚則加芩、連、郁李、生地。
膿血則加甲片、歸尾。
酒痔則加葛根、赤小豆、地、芍、苓、半。
氣痔則加枳、橘、木香、紫蘇。
食積則加黃連、枳實、曲、 。
痛極則加乳、沒。
血多則加發灰。
氣虛則加參、耆。
血虛則加膠、艾。
不必拘執古方也。
惟血痔諸藥不應。
石煤、槐花。
空心烏梅湯服神效。
陳毓仁雲。
諸痔欲斷其根,必須枯藥。
當實其竅,必戒房勞百日方妙。
凡治內痔。
先用通利藥。
蕩滌臟腑。
後以喚痔散填入肛門,其痔即出。
欲用枯痔散。
先以護痔膏圍護四邊好肉。
然後上之。
上枯藥後。
色黑堅硬裂縫,則以落痔湯洗之。
脫落後孔竅不收者。
以生肌散摻之。
至於穿腸久漏者。
另有胡連追毒丸、黃連閉管丸主之。
諸痔及五癭六瘤。
凡蒂小而頭大者。
俱用煮線方治之。
洗痔法。
用生蚌劈開取水點,即用煮湯熏洗效。
痔 赤腫痛。
以真熊膽研水點之。
腫痛自消。
點痔。
用大螄螺一個挑去靨。
入麝香、冰片少許。
過一宿。
化水點之。
又法。
用大蝸牛一個去殼。
生銀杏肉一枚。
同研爛。
入冰片半分研勻。
點上即收。
漏 經云:陷脈為 。
留連肉腠。
因瘡穿膿汁不盡。
復感七情四氣而成。
近則常淡紅,或微腫,或小核。
久則上而槁白。
內而黑爛。
淫蟲惡臭生焉。
治法宜補氣生血。
外以黑附子為末。
唾津和作餅如錢濃。
以艾灸之。
隨漏大小作炷。
但灸微熱。
不可使痛。
乾則易。
困倦則止。
來日再灸。
直至內平為效。
仍須補藥常服。
丹方治痔漏。
以積年琉璃洗淨油膩。
火 研細。
以紅酒服四錢。
不過七日,其管自去。
丹方。
以鰾膠一味。
炒研為散。
日用一錢匙。
砂糖調服。
服久痔自枯落。
一法。
以降藥紙條捻進。
黑膏掩之自脫。
以干漆灰捻進亦脫,或生漆塗入亦脫。
以漆能破瘀血也。
大抵漏瘡。
孔中多有惡穢之物。
以露蜂房、白芷、苦參煎湯無風處熏洗。
日三次良。
有痔漏人。
每日侵晨食狗肉,勿令間斷。
取其性溫益腎。
腎主二便。
百日中管自消。
不藥而愈。
又法。
外用土墼燒赤。
放罐中。
以亂髮燒煙。
日熏二三次。
無論新久痔漏。
日漸管脫焦枯而愈。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124.156.177.65/)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