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氏醫通 卷七 大小府門 脫肛(穀道癢痛)278】
難經云:出者為虛。
肛門之脫。
非虛而何。
況大腸與肺為表裡。
肺臟蘊熱則閉。
虛則脫。
須升舉而補之。
慎不可用墜氣之藥。
產育及久痢用力過多。
小兒氣血未壯。
老人氣血已衰,故多患此疾。
是氣虛不能約束禁固也。
大劑補中益氣湯為主。
升麻須用醋煮。
瀉痢後大腸氣虛。
肛門脫出。
不腫不痛。
屬氣血虛。
補中益氣加伏龍肝。
赤腫有痛。
宜兼涼血祛風。
加羌、防、芍藥。
裡急下重有膿血。
加木香、烏梅。
大腸熱甚而脫。
升麻東加羌、防、芩、連。
腸風下血而脫。
人參胃風湯。
老人虛人。
用力過度而脫者。
十全大補湯。
腸胃燥澀。
大便秘結。
努掙太過。
因而脫肛者。
人參固本丸加槐角涼補以潤之。
有腸頭作癢,即腹中有蟲。
丈夫因酒色過度所致。
大腸者傳道之官。
腎者作強之官。
蓋腎虛則泄母氣。
肺熱則大腸不收,故成脫肛。
治法。
內服黃連犀角散。
外用朴硝煎湯洗之。
大腸虛而挾熱。
肛門紅腫。
槐花、槐角等分。
羊血拌。
炙熟為末。
以酒送下。
大腸受熱則赤腫。
受寒則白滑,皆能脫出。
當審其因証。
寒者。
以香附、荊芥、胡蔥煎湯洗之。
熱者。
以五倍子、朴硝、白礬煎湯洗之。
風熱。
以荊芥、薄荷、朴硝煎湯洗之。
緋赤腫痛。
不可用熱湯熏洗。
尤忌五倍子等酸澀收斂。
湯氣蒸發,則愈腫愈痛。
宜熊膽磨水點之,或田螺去靨。
入冰片少許。
埋地一宿。
化水點之。
病勞人脫肛。
骨肉相失。
聲散嘔血。
陽事不禁。
夢寐交侵。
呼吸不相從。
晝涼夜熱者死。
唾膿血者亦死,其脈不數而有根蒂,及頰不赤者生。
小兒脫肛。
鱉頭燒灰塗之。
穀道癢痛。
多因濕熱生蟲。
欲成痔 。
宜以雄黃入艾綿燒煙熏之。
治穀道蟲赤腫,或癢或痛。
用杏仁搗作膏敷之。
或炒令黃。
以綿蘸。
塗穀道中。
外台治下部蟲嚙。
杵桃葉一斛蒸之。
令極熱。
內小口器中。
坐定熏之。
蟲立死。
治肛門腫痛。
用木鱉子肉四五枚。
研極細。
沸湯泡洗。
另用少許塗患處。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124.156.177.65/)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