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氏醫通 卷七 大小府門 淋267】
─ 味薏苡根搗汁服之。
血淋每日用黃繭絲二兩。
煮湯飲之。
七日必效。
留絲 灰存性。
蜜丸服之。
並主婦人血崩。
又生雞子黃。
每日清晨沸湯調服二枚,其血自清。
牛膝三兩。
煮成。
入麝少許頓服。
名地髓湯,此治血淋要劑。
但淋久不止。
元氣下陷者。
又為切禁,且虛人能損胃氣,及崩淋下血不止者,皆不宜服。
以其滑精故也。
朴硝雪白者。
治痛淋殊效。
每服二錢。
血淋。
用冷水下。
氣淋。
木通湯下。
石淋。
炒研用溫水下。
石膏火 。
同琥珀滑石。
乃石淋之要藥。
然須質壯初起者宜之。
老人絕欲太早成淋。
生綠豆水浸。
擂汁服之。
然不若淡秋石擂水飲之,其效如神。
一切淋濁屬實熱者。
應手獲效。
稍涉陰虛。
甚於砒鴆。
不可不慎。
〔診〕少陰脈數。
婦人則陰中生瘡。
男子則氣淋。
盛大而實者生。
虛小而澀者死。
薛立齋治一人。
素膏粱。
小便赤數。
口乾。
吐痰稠粘。
右寸關數而有力,此脾肺積熱移於膀胱。
先用黃芩清肺飲清理脾肺。
次用滋腎丸、六味丸以滋腎水而安。
又治一儒者。
發熱飲水不絕。
每如廁。
小便澀痛。
大便牽痛,此精竭復耗所致。
用補中益氣送都氣丸而安。
石頑治內閣文湛持。
夏月熱淋。
醫用香薷飲、益元散。
五日不應。
淋澀轉甚。
反加心煩不寐。
乃弟廣文彥可。
相邀往診。
見其唇赤齒燥。
多汗喘促。
不時引飲。
脈見左手微細。
右手虛數。
知為熱傷元氣之候。
遂疏生脈散方。
頻進代茶。
至夜稍安。
明日復苦溲便澀數。
然其脈已向和。
仍用前方不時煎服。
調理五日而痊。
又治太史沈韓倬。
患膏淋。
小便頻數。
晝夜百餘次。
晝則滴瀝不通。
時如欲解。
痛如火燒。
夜雖頻迸,而所解倍常。
溲中如脂如涕者甚多。
先曾服清熱利水藥半月餘,其勢轉劇。
面色痿黃。
飲食艱進。
延石頑診之。
脈得弦細而數。
兩尺按之益堅,而右關澀大少力,此腎水素虧。
加以勞心思慮。
肝木乘脾所致。
法當先實中土。
使能堤水,則陰火不致下溜。
清陽得以上升。
氣化通而疼澀廖矣,或雲。
邪火亢極。
反用參、耆補之。
得無助長之患乎。
曷知陰火乘虛下陷。
非開提清陽不應。
譬諸水注。
塞其上孔。
傾之涓滴不出。
所謂病在下。
取之上。
若用清熱利水,則氣愈陷。
精愈脫,而溺愈不通矣!遂疏補中益氣方。
用人參三錢。
服二劑。
痛雖稍減,而病者求其速效。
或進四苓散加知母、門冬、沙參、花粉。
甫一服。
徹夜痛楚倍甚。
於是專服補中益氣。
兼六味丸。
用紫河車熬膏代蜜調理。
補中原方。
服至五十劑。
參盡斤餘而安。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124.156.177.65/)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