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氏醫通 卷六 神志門 癲238】
經曰:人生而病癲疾者。
名為胎病,此得之在母腹中時,其母有所驚。
氣上而不下。
精氣並居,故令子發為癲疾也。
病初發。
歲一發,不治。
月一發,不治。
月四五發,名曰癲。
癲疾脈搏大滑。
久自已。
脈小堅急。
死不治。
癲疾之脈。
虛則可治。
實則死。
搏陰則為癲疾。
癲雖為陰。
若得搏大滑脈,故自已。
若得小堅急。
為陰脈之極也,故不治。
虛則邪氣未盛。
故可治。
實則純乎邪矣!故死。
難經曰:重陰者癲。
癲病始發。
意不樂。
直視僵仆,其脈三部陰陽俱盛是也。
脈經曰:陰附陽則狂。
陽附陰則癲。
陽附陰者。
腰以下至足熱。
腰上寒也。
陰附陽者。
腰以上至頭熱。
腰下寒也。
癲之為証。
多因鬱抑不遂。
傺無聊所致。
精神恍惚。
語言錯亂,或歌或笑,或悲或泣,如醉如狂。
言語有頭無尾。
穢潔不知。
經年不愈,皆由鬱痰鼓塞心包。
神不守舍,俗名痰迷心竅。
安神豁痰為主。
先以控涎丹涌出痰涎。
後用安神之劑。
怒動肝火。
風痰上盛而發癲狂。
導痰東加芩、連、菖、遠。
煎成入朱砂、沉香磨汁調服。
言語失倫。
常常戲笑。
不發狂者。
心虛也。
定志東加薑汁、竹瀝。
膈間微痛者。
兼有瘀血。
加琥珀、鬱金。
(如無鬱金。
蓬朮代之。)
因思慮而得者。
先與稀涎散。
後用歸脾湯加辰砂末調補之。
心經蓄熱,或時發躁。
眼鼻覺熱者。
定志丸加芩、連、麥冬、牛黃。
實者。
涼膈散加川連、麥冬、菖蒲。
癲病語言錯亂。
神氣昏惑者。
千金防己地黃湯。
因思慮妄想不遂。
致神不守舍而妄言妄見。
若神祟所憑。
初起用半夏茯神散。
數服自愈。
若日久為湯藥所汨。
神出舍空。
非大劑獨參加薑汁、竹瀝填補其神,不能克應。
有病癲人。
專服四七湯而愈。
蓋氣結為痰。
痰飲鬱閉其神識也。
癲疾既久。
動轍生疑。
面色痿黃,或時吐沫。
默默欲眠,此蟲積為患。
妙功丸。
若癲哭呻吟。
為邪所憑。
非狂也。
燒蠶紙酒水下方寸匙。
李士材治張少椿女。
以喪子悲傷。
忽當雷雨交作。
大恐。
苦無所避。
旦日或泣或笑,或自語。
或罵詈,如中鬼祟。
診其心脈浮滑。
余皆沉細,此氣血兩虧。
憂恐傷心。
心傷則熱。
熱積生風也。
以滾痰丸。
用桔梗、延胡索、陳皮、杏仁煎湯送下。
出痰積甚多而愈。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124.156.177.65/)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