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氏醫通 卷六 諸風門 顫振235】
經云:寒氣客於皮膚。
陰氣盛。
陽氣虛,故為振寒寒栗。
深師曰:振乃陰氣爭勝,故為戰。
栗則陽氣不復,故為顫。
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
行則振掉。
骨將憊矣!顫振與瘈瘲 相類。
瘈瘲則手足牽引,而或伸或屈。
顫振則但振動而不屈也,亦有頭動而手不動者。
蓋木盛則生風生火。
上沖於頭,故頭為顫振。
若散於四末,則手足動而頭不動也。
經曰:諸風掉眩,皆屬於肝。
若肝木實熱。
瀉青丸。
肝木虛熱。
六味丸。
肝木虛弱。
逍遙散加參、朮、鉤藤。
挾痰。
導痰東加竹瀝。
脾胃虛弱。
六君子湯加芎、歸、鉤藤。
衛虛多汗惡寒。
加黃耆二錢。
附子五分。
脾虛。
補中益氣加鉤藤。
心血虛少而振。
平補正心丹。
心氣虛熱而振。
本方去肉桂、山藥、麥冬、五味。
加琥珀、牛黃、黃連。
名琥珀養心丹。
心虛挾痰而振。
本方去龍齒、肉桂、山藥、麥冬、五味。
加琥珀、川芎、膽星、麝香、甘草。
為秘方補心丹。
心虛挾血而振。
龍齒清魂散。
腎虛而行步振掉者。
八味丸、十補丸選用。
實熱積滯。
可用汗吐下法。
戴人治馬叟。
手足振掉。
若線提傀儡。
用涌法。
出痰數升而愈,此必痰証痰脈,而壯盛氣實者。
不可不知。
〔診〕顫振之脈。
小弱緩滑者可治。
虛大急疾者不治。
間有沉伏澀難者,必痰濕結滯於中之象。
凡久病脈虛。
宜於溫補。
暴病脈實。
宜於峻攻。
若久病而脈反實大。
暴病而脈反虛弱。
決無收功之理也。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124.156.177.65/)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