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氏醫通 卷四 諸氣門下 肺癰138】
石頑曰:肺癰危証。
乘初起時。
極力攻之。
庶可救療。
金匱特立二方。
各有主見,如患人平昔善飲嗜啖。
痰濕漸漬於肺。
宜皂莢丸。
肥盛喘滿多痰。
宜葶藶大棗瀉肺湯。
千金補所不足。
復立桂枝去芍藥加皂莢湯以治風寒客邪感觸發熱之証。
葦莖湯以治心脾過勞。
肺氣不化。
水道不利之疾。
功效最速。
宋人又有十六味桔梗湯。
雖未盡善,亦可以備諸治之采用。
若畏其峻,而守王道之方。
真養癰以待斃耳。
明眼者辨治宜早也。
凡咳嗽吐臭稠痰。
胸中隱痛。
鼻息不聞香臭。
項強不能轉側。
咳則遺尿。
自汗喘急。
呼吸不利。
飲食減少。
脈數盛而芤。
惡風毛聳。
便是肺癰之候。
蓋由感受風寒。
未經發越。
停留肺中。
蘊發為熱,或挾濕熱痰涎垢膩。
蒸淫肺竅,皆能致此。
慎不可用溫補保肺藥。
尤忌發汗傷其肺氣。
往往不救。
金匱皂莢丸、葶藶大棗瀉肺湯、千金桂枝去芍藥加皂莢湯、葦莖湯。
宋人十六味桔梗湯。
俱肺癰專藥。
初起用葦莖湯。
此方大疏肺氣。
服之使濕瘀悉趨溺孔而去。
一二服即應。
脈浮表熱。
加蔥白、香豉。
氣口脈盛。
加犀角、竹茹。
痰多。
加貝母、蔞仁。
蛤粉。
引痛。
加紫菀、白蜜。
初起咳逆不利。
二味桔梗東加貝母、紫菀。
多汗。
加防己、黃耆。
潰後唾膿血不止。
葶藶薏苡瀉肺湯隨証加減。
咳有微熱煩滿。
胸中塊壘甲錯者。
千金用合歡皮一味。
日取掌大一塊煎湯服。
平昔勞心思慮多鬱火人。
唾臭痰鮮血,此屬陰火。
但與生料六味丸加麥冬、紫菀之類。
若誤投參、耆補氣補火。
臭痰轉甚者。
急宜上法加童便。
服之自清。
初起疑似未真。
生大豆絞漿飲之。
不覺腥氣。
便為真候。
大抵聲音清朗。
膿痰稀澤,或間有鮮血。
飲食知味。
胸脅不疼,或咳則微痛。
痛在右畔肺之長葉,而坐臥得寧。
形色如常。
便溺自調者可治。
若潰後大熱不止。
時時惡寒。
胸中隱痛。
痛在左畔肺之短葉,此金氣淺薄。
潰後最難平復,而喘汗面赤。
坐臥不安。
飲食無味。
膿痰腥穢不已者難治。
若喘鳴不休。
唇反。
咯吐膿血。
色如敗鹵。
臭異常。
正氣大敗,而不知痛。
坐不得臥。
飲食難進。
爪甲紫而帶彎。
手掌如枯樹皮。
面艷顴紅。
聲啞鼻煽者不治。
肺癰初起。
脈不宜數大。
潰後最忌短澀。
脈緩滑面白者生。
脈弦急面赤者死。
肺癰已破。
入風者不治,即濃煎蔥白香豉湯頻服之。
然多不救。
肺癰丹方。
初起唾臭痰沫。
用陳年芥齏汁。
溫服灌吐最妙。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124.156.177.65/)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