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氏醫通 卷四 諸氣門下 肺痿(肺脹)133】
金匱云:問曰:熱在上焦者。
因咳為肺痿。
肺痿之病。
從何得之?
重亡津液,故得之。
曰:寸口脈數,其人咳。
口中反有濁唾涎沫者何?師曰:為肺痿之病。
若口中辟辟燥。
咳即胸中隱隱痛。
脈反滑數,此為肺癰。
咳唾膿血。
脈數虛者為肺痿。
數實者為肺癰。
兩手寸口。
原為手太陰肺脈,此云寸口脈數。
雲滑數。
雲數虛。
雲數實,皆左右三部統言也。
其人咳。
口中反有濁唾涎沫。
頃之遍地者為肺痿。
言咳者口中不乾燥也。
若咳而口中辟辟燥,則是肺已結癰。
火熱之毒出見於口。
咳聲上下觸動其癰。
胸中即隱隱而痛,其脈必見滑數有力。
邪氣方盛之征也。
數虛數實之脈。
以之分別肺痿肺癰。
是則肺痿當補。
肺癰當瀉。
隱然言表。
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遺尿。
小便數。
所以然者。
以上虛不能製下故也,此為肺中冷,必眩。
多涎唾。
甘草乾薑湯以溫之。
若服湯已渴者,屬消渴。
肺熱則膀胱之氣亦熱。
小便必赤澀而不能多。
若但吐涎沫而不咳。
復不渴。
反遺尿而小便數者。
明非熱在上焦之肺痿,亦非重亡津液之所致,必系上焦虛冷,不能製下。
以故小便無所收攝耳,此為肺中冷。
陰氣上逆侮其陽氣故必眩。
陰寒之氣凝滯津液故多涎唾。
宜與甘草乾薑湯之甘辛以溫其脾肺也。
若始先不渴。
服溫藥即轉渴者。
明是消渴飲一溲二之証。
消渴又與癰疽同類。
更當消息之矣!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124.156.177.65/)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