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氏醫通 卷三 寒熱門 氣80】
丹溪云:冷氣滯氣逆氣,皆是肺受火邪。
氣得炎上之化。
有升無降。
熏蒸清道。
甚則轉成劇病。
局方類用辛香燥熱之劑以火濟火。
咎將誰執。
氣無補法。
世俗之言也。
以其為病。
痞滿悶塞。
似難於補。
不思正氣虛者不能營運。
邪滯著而不出。
所以為病。
經云:壯者氣行則已。
怯者則著而成病。
苟或氣怯。
不用補法。
氣何由行。
氣屬陽。
無寒之理。
上升之氣。
覺惡寒者。
亢則害。
承乃製也。
氣有餘。
便是火。
自覺冷氣從下而上者。
非真冷也。
蓋上升之氣。
自肝而出。
中挾相火。
自下而上。
腎熱為甚。
火極似水。
陽亢陰微也。
喻嘉言曰:人之體中肌肉豐盛。
乃血之榮旺。
極為美事。
但血旺易致氣衰。
久而彌覺其偏也。
夫氣與血。
兩相維附。
何以偏旺耶。
蓋氣為主則血流。
血為主則氣反不流。
非真氣之衰也。
氣不流有似乎衰耳。
所以一切補氣之藥,皆不可用,而耗氣之藥反有可施。
緣氣得補而愈錮。
不若耗之以助其流動之勢。
久之血仍歸其統握之中耳。
七氣所致。
三因方論最詳。
喜怒憂思悲恐驚。
謂之七氣所傷。
有少痰在咽喉間,如綿絮相似。
咯不出。
咽不下。
並宜四七湯為末。
煉蜜和薑汁為丸噙化,及局方烏沉湯、諸七氣湯。
分虛實選用。
盛怒成疾。
面色青黃,或兩脅脹滿。
沉香降氣散、木香調氣散,或四七湯加枳殼、木香。
虛加人參、石菖蒲。
肥人氣滯,必有痰。
以二陳、蒼朮、香附。
燥以開之。
瘦人氣滯,必有火且燥。
宜蘇子、山梔、當歸、芍藥、丹皮。
降以潤之。
老人胸膈氣滯。
痞滿不舒,或作痛,或不能食。
脈雖數實滑大。
當作虛治。
慎不可用耗氣藥。
宜理中丸,或六君子加香、砂之類。
氣不歸源。
補骨脂為主。
白朮、沉香佐之。
一切冷氣,及婦人血氣攻擊。
心腹撮痛。
局方烏沉湯最捷。
婦女性執多偏屬陰。
氣易於動,如痞悶脹痛。
上湊心胸,或攻築脅肋。
腹中結塊。
月水不調,或眩暈嘔吐。
往來寒熱。
一切氣候。
先用加味逍遙散,或蘇子降氣、沉香降氣、四磨、六磨選用。
氣從左邊起者。
肝火也。
氣刺痛,皆屬火。
當降火藥中加枳殼。
氣鬱不舒而痛者。
木香調氣散。
憂而痰鬱。
導痰東加香附、烏藥。
因死血而痛者。
桃仁、紅花、歸頭。
食積寒痰流入脅下背膂刺痛。
諸藥不效者。
神保丸。
久患氣結。
諸藥不開者。
先服沉香化氣丸三五服以開其結。
後用六君子送降氣散調之。
暴怒氣厥。
不省人事者。
蘇合香丸灌之。
諸氣為患,須分暴病久病。
暴怒傷陰。
陽氣獨亢。
氣厥不省者。
可用辛香破氣以通陰閉。
若久抱抑鬱。
氣不宣通。
營衛不和者。
又當辛溫散結以調營衛。
始為合宜也。
枳殼利肺氣。
多服損胸中至高之氣。
青皮瀉肝氣。
多服能損真氣。
木香調諸經氣兼瀉肺。
能使上焦之氣下達。
陰火上沖禁用。
砂仁醒脾氣而能上升。
然後滯氣得以下通。
白豆蔻能溫肺氣而使下行。
然後陽氣得以上達。
香附快滯氣。
陳皮泄逆氣。
烏藥、紫蘇、川芎俱能散氣。
使濁氣從汗散也。
濃朴瀉胃氣。
前胡下氣推陳。
檳榔瀉至高之氣能使濁氣下墜。
後重有積者宜之。
藿香之馨香。
上行胃氣。
沉香升降諸氣。
腦麝散真氣。
蘇子、杏仁下氣潤燥。
氣滯有火者宜之。
豆蔻、丁沉、檀、麝俱辛熱。
能散鬱氣。
暴鬱者宜用。
稍久成火者忌之。
稟壯氣實。
氣不順而刺痛。
當用枳殼、烏藥。
不已。
加木香。
若肥人氣刺痛。
用二陳加濃朴、枳殼。
氣虛脈微弱者,即當用異功加枳殼、木香。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124.156.177.65/)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