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氏醫通 卷三 寒熱門 瘧75】
貳尹吳丹生。
濕盛體肥。
嘔逆痞脹。
寒熱昏眩。
與涼膈散加黃連下之。
五日而止。
越半月復發,亦五日而止。
貳守湯子端。
惡寒發熱。
面赤足冷。
六脈弦細而數。
自言不謹後受寒。
以為傷寒陰証。
余曰:陰証無寒熱例。
與柴胡桂薑湯二服而痊。
文學顧若雨之女與甥女。
先後並瘧,皆先熱後寒。
並與桂枝白虎湯而瘥。
太學鄭墨林夫人。
懷孕七月。
先瘧後痢,而多鮮血。
與補中益氣加吳茱萸製川連而愈。
每見孕婦病瘧。
胎隕而致不救者多矣! 鄉飲張怡泉。
恆服參、附、鹿角膠等陽藥而真陰向耗。
年七十五。
七月下浣病瘧。
時醫誤進常山止截藥一劑。
遂致人事不省。
六脈止歇。
按之則二至一止。
舉指則三五至一止。
惟在寒熱之際診之則不止歇。
熱退則止歇如前,此真氣衰微,不能貫通於脈。
所以止歇不前。
在寒熱之時。
邪氣沖激經脈。
所以反得開通,此虛中伏邪之象。
為製一方。
用常山一錢酒拌。
同人參五錢焙乾。
去常山但用人參。
以助胸中大氣而祛逐之。
當知因常山傷犯中氣而變劇,故仍用常山為向導耳。
晝夜連進二服。
遂得安寢。
但寒熱不止。
脈止如前。
乃令日進人參一兩。
分二次進。
並與稀糜助其胃氣。
數日寒熱漸止。
脈微續而安。
玉峰春榜顧玉書。
瘧發即昏熱譫語。
痞脹嘔逆。
切其氣口。
獨見短滑。
乃有宿滯之象。
與涼膈散易人中黃。
加草果仁。
一劑霍然。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124.156.177.65/)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