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氏醫通 卷三 寒熱門 惡寒(背惡寒)67】
背惡寒 背為陽位。
背上惡寒。
陽受病而陰邪亢逆也,其病有七。
一者暴中陰寒。
四肢厥冷而背惡寒。
脈必沉細。
附子湯溫散之。
一者素稟陽衰而背上常微畏寒。
脈來微弱。
八味丸溫補之。
─ 者熱邪內伏。
煩渴引飲而背惡寒。
脈多沉滑,或伏匿,此火鬱於內也。
熱病初發多此。
白虎湯解散之。
一者中暑 熱,亦多有背惡寒。
人參白虎、清暑益氣。
按証清解之。
一者濕痰內鬱。
肢體疼重而痞悶頭汗,其人必肥盛,其脈或緩滑,或澀滯。
滑則指迷茯苓加膽星。
澀則苓桂朮甘加半夏、廣皮分解之。
一者瘀血內滯而頭汗目黃。
小便清利。
大便溏黑。
小腹偏左或左脅中脘有疼處。
脈必關尺弦緊,或帶芤狀。
桃核承氣、犀角地黃。
隨上下虛實清理之。
一者無故脈數,而背惡寒疼重寒熱者,為發癰疽之兆。
膏粱多此。
不可疑似而遲延難療也。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124.156.177.65/)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