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氏醫通 卷三 寒熱門 惡寒(背惡寒)66】
祝仲寧治一貴婦病惡寒。
日夜以重裘覆其首。
起躍入沸湯中不覺。
醫以為寒。
祝持之曰,此痰火上騰。
所謂陽極似陰也。
非大下之則火不殺。
下經宿而撤裘。
呼水飲之。
旬日氣平乃愈。
李士材治吳文邃眩暈三載。
雖戰栗惡寒而不喜飲熱湯。
五月向火。
數外家擁居帷幔。
屢服薑、桂不效。
脈浮之細小。
沉之搏堅。
是鬱火內伏,不得宣越也。
用金花東加柴胡、甘草、生薑。
乘熱飲之。
移時而惡寒減。
再劑而撤火爐。
逾月而起。
更以人參湯進六味丸。
兩月全安。
石頑曰:凡病但惡寒而不發熱者,多屬火鬱之証。
舉世一以陽虛為治。
誤人多矣!如墅關謝君宣之病。
七月間寒熱如瘧。
因服芩、知、石膏輩。
稍間數日。
後因小便。
精大泄。
遂腦痛如破。
惡寒振振欲擗地。
醫用八味、六君。
三倍參、附而寒不除。
繼用大建中。
每服人參五錢。
熟附二錢,其寒益甚。
春旺人日。
始延治於余。
診之脈僅三至。
弦小而兩寸俱伏。
但舉指忽覺流利。
審其証。
雖五襲重裘。
大畏隙風如箭而不喜近火。
惡寒雖劇而忽重忽輕。
口鼻氣息全冷而胸中時覺上沖。
小腹堅滿而塊壘如石。
大便堅硬而欲了不了。
小便短數而時白時黃。
陽道雖痿而緩縱不收。
氣色雖憔悴而不晦暗,此証起先本屬陽虛。
因加用參、附陽藥過多。
壯火不能化陰。
遂鬱伏土中。
反致真陰耗竭。
是以二便艱澀。
所謂陰虛自致泉竭也。
法當升發其陽。
先與火鬱湯六服。
繼進升陽散火、補中益氣,而惡寒微除。
重裘漸解。
肢體微汗。
口鼻氣溫。
脈復五至。
二便調適。
小便微和。
陽亦漸舉。
嗣後令服六味丸、生脈散。
異功散。
調理而康。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124.156.177.65/)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