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氏醫通 卷二 諸傷門 虛損(傳尸)54】
凡陰虛多熱者。
最嫌辛燥。
恐助陽邪也。
尤忌苦寒。
恐伐生氣也。
惟喜純甘壯水之劑。
補陰以配陽。
虛火自降,而陽歸於陰矣!陽虛多寒者。
是嫌涼潤。
恐助陰邪也。
尤忌辛散。
恐傷陰氣也。
只宜甘溫益火之品補陽以消陰。
沉寒自斂,而陰從乎陽矣!不知者。
惟知以熱治寒。
以寒治熱。
所以陰虛不宜降者,則服寒反熱。
陽虛不宜耗者,則服熱反寒,此無他,皆以專治旺氣,故其病反如此。
春夏之令主生長。
秋冬之令主肅殺。
人知之矣!殊不知藥之溫者。
行天地發育之德。
藥之寒者。
象天地肅殺之刑,如四物湯加黃柏、知母。
名坎離丸。
舉世奉之以為滋陰上劑。
降火神丹。
不知秋冬之氣。
非所以生萬物者。
涼血之藥常膩膈。
非痰多食少者所宜。
涼血之藥多滋潤。
多用必致泄瀉。
嘗見虛勞之死。
多死於泄瀉。
泄瀉之因。
多因於清潤。
況黃柏苦寒。
苦先入心。
久而增氣。
反能助火。
至其敗胃。
所不待言。
川芎上竄。
非火炎上氣者所宜。
知母滑腸。
豈元氣下陷者可服。
丹溪云:實火可瀉,虛火可補。
試問虛勞之火,屬之虛乎?屬之實乎?瀉之可乎?昔人云:畏知、柏如鴆毒。
恐其伐我命根耳。
雖然。
病初起而相火正隆。
苦燥渴,而右尺滑大。
暫投亦是無妨。
久用斷乎不可,故用溫補。
病不增,即是減。
內已受補故也。
用寒涼病不減,即是增。
內已受伐故也。
蓋溫暖之藥。
像陽明君子。
苟有過,人皆見之。
寒涼之藥。
類陰柔小人。
國祚已危。
人猶莫覺其非。
虛損之証,皆下寒上熱。
所謂水火不交者也。
其重感於寒者則下焦作痛。
不感寒者則不痛。
至於上焦燥熱則一也。
上焦方苦煩熱。
得寒涼之藥則暫快。
遂以為藥有功,故喜服之。
不知寒涼之藥。
不久下注,則下元愈寒。
火為寒逼上行,則上焦之熱愈甚。
展轉反覆。
遂至沉錮而不救。
是以寒涼補陰。
非徒無益,而且有損也。
氣有餘便是火。
補虛而用益氣之藥。
能無助火為害乎。
夫火與元氣。
勢不兩立。
一勝則一負。
正氣旺則邪無所容矣!即血虛而用血藥,亦必兼氣藥為主。
經曰:無陽則陰無以生。
血脫者益氣。
為血不自生。
須得陽和之藥乃生。
陽生則陰長也。
若單用血藥。
血無由而生。
反有傷犯中州之患矣!東垣云:人參甘溫。
補肺氣。
肺氣旺,則四臟之氣皆旺。
精自生而形自盛也。
白飛霞雲。
人參多服。
回元氣於無何有之鄉。
凡病後氣虛及肺虛喘嗽者。
並宜用之。
人參補氣。
功載本草。
人所共知。
王好古謂肺熱還傷肺。
王節齋謂虛勞服參、耆必死。
以故天下皆稱有毒如蠍。
殊不知肺家本有火。
右寸大而有力。
東垣所謂鬱熱在肺者。
誠當勿用。
若肺虛而虛火乘之。
肺方被難。
非人參何以救之。
古方治肺寒以溫肺湯。
肺熱以清肺湯。
中滿以分消湯。
血虛以養營湯,皆用人參。
自內經以至諸賢。
諄諄言之。
以氣藥有生血之功。
血藥無益氣之理。
可謂深切著明。
人亦奈何不悟耶。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124.156.177.65/)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