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氏醫通 卷二 諸傷門 傷飲食43】
東垣論飲食勞倦。
為內傷不足之証,而王安道又分飲食傷為有餘。
法當消導。
東垣自有枳朮丸等方。
勞倦傷為不足。
專立補中益氣湯主治,其傷食之証。
胸膈痞悶。
吐逆咽酸。
噫敗卵臭。
畏食頭疼。
發熱惡寒。
病似傷寒。
但氣口脈大於人迎。
身不痛耳。
宜豁痰運脾。
二陳加枳、朮、曲、 、山楂、香附之類。
挾氣脈沉。
加木香、青皮。
停食感冒。
芎蘇散加消導一二味。
食滯中宮。
胸膈痞悶噯氣。
發熱頭痛。
有類外感。
藿香正氣散。
若七八日不大便。
口乾煩躁。
臍上硬痛。
枳實導滯丸。
因憂氣食濕粘結於中脘。
發熱。
腹皮底微痛。
心下痞滿。
不思飲食。
食之不化。
常常痞氣。
木香化滯湯。
食積痞滿。
消瘦發熱。
保和丸。
虛。
加白朮二兩。
名大安丸。
調理之。
食滯心下。
初起不可驟用苦寒,必兼辛散。
二陳、平胃消導之,及枳實、白朮、青皮、陳皮、山楂、曲、 之類。
以食得寒則凝。
得熱則腐也。
日久成積發熱者。
加薑汁炒川連、連翹之屬清利之。
若已成糟粕。
日久生熱。
燥結不行,方可用承氣輩攻下之,如冷物停滯作吐。
二陳加炮薑、白豆蔻、蒼朮、濃朴、神曲、藿香之類。
甚則廣朮、巴豆之屬。
若冷食停蓄。
心腹暴痛作脹。
當用紅丸子、備急丸溫下之。
痰飲結聚。
穀不得入。
冷痰宿食在上脘者。
用白散涌吐之。
痰食已消。
中焦未和。
不思飲食,或吐或瀉。
倦怠面黃。
按之心下軟。
脾胃受傷也。
六君子加木香、砂仁。
燥渴。
用七味白朮散。
老人虛人。
易於傷食,或膨脹痞悶,或腹滿作瀉。
當消補兼施。
宜九味資生丸常常服之。
若口淡思食,而見食不甘。
食過則厭。
兼惡心胸膈不快。
胃虛挾痰飲也。
六君子加枳實、香、砂。
若不思飲食。
食不克化。
食後反飽。
脾虛不能健運也。
枳實理中丸。
病後飲食不調。
中脘隱隱作痛。
有時得食則已。
有時得食轉加,此胃中火燎作痛。
得食以壓其勢,故痛少安。
若飲食稍過。
氣不能運轉其食,故痛轉加。
連理東加沉香。
靈樞云:夫胃滿則腸虛。
腸滿則胃虛。
更實更虛,其氣乃居。
若醉飽過度,或感風寒,或著氣惱。
以致填塞胸中。
胃氣不行。
忽然厥逆昏迷。
口不能言。
肢不能舉,此名食厥。
若誤作中風中氣治之,必死。
宜煎薑鹽湯探吐之。
風寒者。
藿香正氣散。
氣滯者。
八味順氣散。
吐後別無他証。
只以蒼朮、白朮、陳皮、濃朴、甘草之類調之,如遇此卒暴之病,必須審問明白,或方食醉飽,或飲食過傷。
但覺胸膈痞悶。
痰涎壅塞。
氣口脈緊盛者,宜作食滯治之。
傷諸肉食。
用草果、山楂。
挾外感風寒。
山楂須用薑汁炒黑,則不酸寒收斂。
兼能破血和傷。
消導食積更速。
傷麵食。
炒萊菔子。
傷麩筋粽子等物。
諸藥不能消化。
俱用本物拌綠礬燒灰。
砂糖酒下。
二三服效。
傷糯米粉食。
炒酒藥,或酒曲。
砂糖調。
淡薑湯服。
傷索粉。
用杏仁炒黑。
研如脂。
砂糖拌。
薑湯服。
傷生冷果菜。
宜木香、砂仁、炮薑、肉桂。
傷蟹腹痛者。
丁香、紫蘇、生薑。
傷蛋滿悶。
薑汁、蒜泥。
傷肉生魚 ,必用生薑、草果、炮黑山楂。
積久生熱。
口乾噫氣。
二陳加薑汁炒川連及消導藥。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124.156.177.65/)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