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張氏醫通 卷一 中風門 中風(類中匯入)07】 [打印本頁]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2-9-11 15:32
標題: 【張氏醫通 卷一 中風門 中風(類中匯入)07】

張氏醫通 卷一 中風門 中風(類中匯入)07

 

繆仲淳曰:凡言中風。

 

有真假內外之別。

 

西北土地高寒。

 

風氣剛猛。

 

真氣空虛之人。

 

卒為所中。

 

中臟者死。

 

中腑者。

 

飲食便溺艱澀。

 

中經絡者。

 

重則成廢人。

 

輕可調理而瘳。

 

治之之法。

 

先以解散風邪為急。

 

次則補養氣血,此真中外來風邪之候也。

 

若大江以南。

 

天地之風氣既殊。

 

人之所稟亦異,其地絕無剛猛之風,而多濕熱之氣。

 

質多柔脆。

 

往往多熱多痰。

 

真陰既虧。

 

內熱彌甚。

 

煎熬津液。

 

凝結為痰。

 

壅塞氣道,不得通利。

 

熱甚生風,亦致卒然僵仆。

 

類中風証,或不省人事。

 

或語言謇澀,或口眼喎斜,或半身不遂,其將發也。

 

外必先顯內熱之候,或口乾舌苦,或大便閉澀。

 

小便短赤,此其驗也。

 

河間所謂此証全是將息失宜。

 

水不製火。

 

丹溪所謂濕熱相火中痰中氣是也,此即內虛暗風。

 

確系陰陽兩虛,而陰虛者為多。

 

與外來風邪迥別。

 

法當清熱順氣開痰以治標。

 

次當補養氣血以治本。

 

設若誤用真中風風燥之劑,則輕者變重。

 

重則必死,故凡內燥生風,及痰中之証。

 

治痰先清火。

 

清火先養陰。

 

最忌燥劑。

 

張介賓曰:風之為病最多。

 

誤治者。

 

在不明其表裡耳。

 

蓋外風者。

 

八方之所中也。

 

內風者。

 

五臟之本病也。

 

八風自外而入,必先有發熱惡寒。

 

頭疼身熱等証。

 

顯然可察也。

 

五風由內而病,則絕無外証,而忽病如風,其由內傷可知也。

 

雖既非外感,而經曰諸暴強直,皆屬於風。

 

諸風掉眩,皆屬於肝。

 

何也?蓋肝主風而藏血。

 

血病則無以養筋。

 

筋病掉眩強直。

 

諸變百出,此皆肝木之化,故云皆屬於風。

 

後世不明此義。

 

不惟類風認為真中,而且以內奪暴厥等証俱認為風。

 

誤亦甚矣!夫外感者。

 

邪襲肌表,故多陽實。

 

內傷者。

 

由於七情,故多陰虛。

 

凡臟氣受傷。

 

脾病者。

 

病在肢體,或多痰飲。

 

腎病者,或在骨髓,或在二陰。

 

心病者,或在血脈。

 

或在神志。

 

肺病者,或在營衛,或在聲音。

 

肝病者,或在筋爪,或在血脈,此五臟之類風。

 

未有不由陰虛而然者。

 

惟東垣獨得其義。

 

曰:有中風者。

 

卒然昏憒。

 

不省人事,此非外來風邪。

 

乃本氣自病也。

 

人年四十而陰氣自半。

 

起居衰矣!故多犯之。

 

豈非陰虛之病乎。

 

夫人生於陽,而根於陰。

 

根本衰,則人必病。

 

根本敗,則人必危。

 

所謂根本者。

 

真陰也。

 

人知陰虛惟一,而不知陰虛有二,如陰中之水虛,則病在精血。

 

陰中之火虛,則病在神氣。

 

蓋陽衰則氣去,故神志為之昏亂。

 

非火虛乎。

 

陰虧則形壞,故肢體為之廢弛。

 

非水虛乎。

 

今以神離形壞之証。

 

乃不求水火之源,而猶以風治。

 

鮮不危矣!試以天道言之,其象亦然。

 

凡旱則多燥。

 

燥則生風。

 

是風木之化從乎燥。

 

燥則陰虛之候也,故凡治類風者。

 

專宜培補真陰以救根本,則風燥自除矣!然外感者。

 

非曰絕無虛証。

 

氣虛則虛也。

 

內傷者。

 

非曰必無實証。

 

有滯則實也。

 

治虛者,當察其在陰在陽而直補之。

 

治實者。

 

但察其因痰因氣而暫開之,此於內傷外感,及虛實攻補之間。

 

是當審其有無微甚而酌其治也。

 

甚至有元氣素虧。

 

卒然仆倒。

 

上無痰。

 

下失禁。

 

瞑目昏沉,此厥竭之証。

 

尤與風邪無涉。

 

設非大劑參、附。

 

安望其復真氣於將絕之頃哉。

 

倘不能察其表裡。

 

又不能辨其虛實。

 

但以風之為名。

 

多用風藥。

 

不知風藥皆燥。

 

燥復傷陰。

 

風藥皆散。

 

散復招風。

 

以內傷作外感。

 

以不足為有餘。

 

是促人之死也。

 

景岳全書曰。

 

凡類中風之多痰者。

 

悉由中虛而然。

 

夫痰即水也,其本在腎,其標在脾。

 

在腎者,以水不歸源。

 

水泛為痰也。

 

在脾者。

 

以食飲不化。

 

土不製水也,故治痰而不知實脾堤水。

 

非其治也。

 

余嘗聞之俗傳云:痰在周身。

 

為病莫測。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124.156.177.65/)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