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氏醫通 卷一 中風門 中風(類中匯入)05】
千金云:岐伯曰:中風大法有四。
一曰偏枯。
二曰風痱。
三曰風懿。
四曰風痺。
夫諸急卒病多是風。
初得輕微。
人所不悟。
宜速與續命湯。
依輸穴灸之。
夫風者百病之長。
岐伯所言四者。
說其最重也。
偏枯者。
身半不隨。
肌肉偏不用而痛。
言不變。
志不亂。
病在分腠之間。
溫臥取汗。
益其不足。
損其有餘。
乃可復也。
(甲乙經云:溫臥取汗,則巨針取之。)
風痱者。
身無痛。
四肢不收。
志亂不甚。
言微知,則可治。
甚則不能言。
不可治。
風懿者。
奄忽不知人。
咽中塞窒窒然。
(巢氏。
作噫噫然有聲。)
舌強不能言。
病在臟腑。
先入陰。
後入陽。
治之先補於陰。
後瀉於陽。
發其汗。
身轉軟者生。
汗不出身直者。
七日死。
(巢氏。
作眼下及鼻人中左右白者可治。
一黑一赤吐沫者不可治。)
風痺者。
風寒濕諸痺類風狀。
風勝則周身走注疼痛。
寒勝則骨節掣痛。
濕勝則麻木不仁。
(此言賊風諸痺痛風之大綱也。)
石頑曰:千金述岐伯中風大法有四。
方治頗繁。
今每例采一專方。
為逐証之綱旨,如偏枯用八風續命湯。
風痱用竹瀝飲子。
風懿用獨活湯。
風痺用附子散,此大略宗兆。
餘方不能具載。
千金所謂變動枝葉。
各依端緒以取之。
端緒愈紛,則探求愈惑。
圓機之士。
諒不能固守成則也。
趙養葵云:河間所謂中風癱瘓者。
非謂肝木之風實甚而卒中之,亦非外中於風。
良由平日飲食起居動靜失宜。
心火暴甚。
腎水虛衰不能製之,則陰虛陽實,而熱氣怫鬱。
心神昏冒。
筋骨不用而卒倒無知也,亦有因五志有所過極而卒中者。
夫五志過極,皆為熱甚。
俗云風者。
言末而忘其本也。
觀河間之論,則以風為末,而以火為本。
世之尊劉氏者。
專守主火之說。
殊不知火之有餘。
水之不足也。
劉氏原以補腎為本。
觀其地黃飲子之方可見矣!故中風又當以真陰虛為本。
但陰虛有二。
有陰中之水虛。
有陰中之火虛。
火虛者。
專以地黃飲子為主。
水虛者。
又當以六味丸為主。
果是水虛。
辛熱之藥。
與夫參、耆之品。
俱不可加。
東垣云:有中風者。
卒然昏憒。
不省人事。
痰涎壅盛。
語言謇澀。
六脈沉伏,此非外來風邪。
乃本氣自病也。
凡人年逾四旬。
氣衰之際,或憂喜忿怒傷其氣者,多有此証。
壯歲之時無有也。
若肥盛者,亦間有之。
形盛氣衰故也。
觀東垣之論。
當以氣虛為主。
縱有風邪,亦是乘虛而襲。
當此之時。
豈尋常藥餌。
能通達於上下哉。
急以三生飲一兩。
加人參兩許煎服。
夫三生飲乃行經治痰之劑。
斬關奪旗之將,必多用人參駕馭其邪,而補助真氣。
否則不惟無益。
適足取敗。
觀先哲用參、附,其義可見矣!若遺尿手撒口開眼合鼻鼾。
為不治証。
然用前藥。
多有得生者。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124.156.177.65/)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