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景岳全書-卷之四十九大集本草正下果部檳榔二一六】 [打印本頁]

作者: 我本善良    時間: 2012-9-9 21:44
標題: 【景岳全書-卷之四十九大集本草正下果部檳榔二一六】

景岳全書-卷之四十九大集本草正下果部檳榔二一六

 

 

味辛澀,微苦微甘,氣微溫。

 

味厚氣薄,降中有升,陰中陽也。

 

能消宿食,解酒毒,除痰癖,宣壅滯,溫中快氣。

 

治腹脹積聚,心腹疼痛喘急,通關節,利九竅,逐五鬲,奔豚,膀胱諸氣,殺三蟲,除腳氣,療諸瘧瘴癘濕邪。

 

[本草]言其治後重如馬奔,此亦因其性溫行滯而然。

 

若氣虛下陷者,乃非所宜。

 

又言其破氣極速,較枳殼,青皮尤甚。

 

若然,則廣南之人,朝夕笑噬而無傷,又豈破氣極速者?總之,此物性溫而辛,故能醒脾利氣,味甘兼澀,故能固脾壯氣,是誠行中有留之劑。

 

觀[鶴林玉露]云:饑能使之飽,飽能使之飢,醉能使之醒,醒能使之醉。

 

於此四句詳之,可得其性矣。

 

其服食之法:小者氣烈,俱以入藥。

 

廣中人惟用其大而扁者,以米泔水浸而待用,每一枚切四片,每服一片;外用細石灰以水調如稀糊,亦預制待用。

 

用時以蔞葉一片,抹石灰一二分,入檳榔一片,裹而嚼服。

 

蓋檳榔得石灰則滑而不澀,石灰,蔞葉得檳榔則甘而不辣。

 

服後必身面俱煖,微汗微醉,而胸腹豁然。

 

善解吞酸,消宿食,辟嵐瘴,化痰醒酒下氣,健脾開胃潤腸,殺蟲消脹,固大便,止瀉痢。

 

又,服法:如無蔞葉,即以肉桂,或大茴香,或陳皮俱可代用,少抹石灰,夾而食之。

 

然此三味之功,多在石灰,蔞葉,以其能燥脾溫胃也,然必得檳榔為助,其功始見。

 

此物理相成之妙,若有不可意測者。

 

一,大約此物與煙性略同,但煙性峻勇,用以散表逐寒,則煙勝於此;檳榔梢緩,用以和中煖胃,則此勝於煙。

 

二者皆壯氣辟邪之要藥,故滇廣中人一日不可少也。

 

又,習俗之異,在廣西用老檳榔,滇中人用清嫩檳榔,廣東人多在連殼醃檳榔,亦各得其宜耳。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124.156.177.65/)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