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脾胃論 卷上 脾胃勝衰論04】 [打印本頁]

作者: 我本善良    時間: 2012-9-2 15:59
標題: 【脾胃論 卷上 脾胃勝衰論04】

脾胃論 卷上 脾胃勝衰論04

 

 

胃中元氣盛,則能食而不傷,過時而不飢。

 

脾胃俱旺,則能食而肥;脾胃俱虛,則不能食而瘦。

 

或少食而肥,雖肥而四肢不舉,蓋脾實而邪氣盛也。

 

又有善食而瘦者,胃伏火邪於氣分,則能食,脾虛則肌肉削,即食亦也。

 

叔和云:多食亦肌虛,此之謂也。

 

夫飲食不節則胃病,胃病則氣短精神少而生大熱,有時而顯火上行,獨燎其面,《黃帝針經》云:面熱者,足陽明病。

 

胃既病,則脾無所稟受,脾為死陰,不主時也,故亦從而病焉。

 

形體勞役則脾病,脾病則怠惰嗜臥,四肢不收,大便泄瀉;脾既病,則其胃不能獨行津液,故亦從而病焉。

 

大抵脾胃虛弱,陽氣不能生長,是春夏之令不行,五臟之氣不生。

 

脾病則下流乘腎,土克水,則骨乏無力,是為骨蝕,令人骨髓空虛,足不能履地,是陰氣重疊,此陰盛陽虛之證。

 

大法云,汗之則愈,下之則死。

 

若用辛甘之藥滋胃,當升當浮,使生長之氣旺。

 

言其汗者,非正發汗也,為助陽也。

 

夫胃病其脈緩,脾病其脈遲,且其人當臍有動氣,按之牢若痛,若火乘土位,其脈洪緩,更有身熱心中不便之證。

 

此陽氣衰弱,不能生發,不當於五臟中用藥法治之,當從《臟氣法時論》中升降浮沉補瀉法用藥耳。

 

如脈緩,病怠惰嗜臥,四肢不收,或大便泄瀉,此濕勝,從平胃散。

 

若脈弦,氣弱自汗,四肢發熱,或大便泄瀉,或皮毛枯槁,發脫落,從黃 建中湯。

 

脈虛而血弱,於四物湯中摘一味或二味,以本顯證中加之。

 

或真氣虛弱,及氣短脈弱,從四君子湯。

 

或渴,或小便閉澀,赤黃多少,從五苓散去桂,摘一二味加正藥中。

 

以上五藥,當於本證中隨所兼見證加減。

 

假令表虛自汗,春夏,加黃 ;秋冬,加桂。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124.156.177.65/)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