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廬醫話 卷五 幼科63】
小兒解顱者,因腎氣幼弱,腦髓不實,不能收斂,而顱為之大也,宜急服地黃丸補之。
齋《幼科發揮》云︰一兒頭縫四破,皮光而急,兩眼甚小,萬曰︰腦者,髓之海也。
腎主骨髓,中有伏火,故髓熱而頭破,額顱大而眼楞小也,宜服地黃丸。
其父母不信,至十四歲而死。
余族一侄孫,幼時解顱頭大,而面甚小,至十六歲竟死。
余按︰龜板治小兒囟不合,加入地黃中煎服,似尤應驗。
治小兒驚風,砂雪丸,用朱砂、輕粉各一錢,僵蠶十個,蠍三個,以青蒿節中蟲搗和為丸,研細,人乳調服,相傳其方甚神。
余按“輕粉辛燥有毒,治之不得其法,則毒瓦斯竄入經絡,變成他疾,為害非淺。
不若用青蒿蟲末和燈草灰調入人乳服之,或飼小兒,睡時以銅管吹青蒿蟲末和燈草灰入其口中,法尤簡妙,屢屢獲效,不可忽視。
喻嘉言《溫証朗照》云︰凡小兒發熱嘔吐者,倘未布痘,即須審諦,不可誤用溫胃之藥。
裡中一宋侯,高年一子,恣啖不禁,每服香砂平胃散極效,一夕痘發作嘔,誤服前藥,滿頭紅筋錯出,斑點密攢筋露,所謂瓜藤斑也。
上饒相公一侄,髫齡選貢,赴宴返寓,痘發作嘔,乃父投以藿香正氣丸,一夕,舌上生三黑疔,如尖栗形,舌下生四黃疔,如牛奶形,蓋痘邪正出,阻截其路,凶變若此,當以為戒。
余按︰小兒患病,挾熱者多,溫燥之藥,皆宜慎用,不特痘症宜防也。
憶在杭州時,有府胥張某子十歲,夏月觸暑,發熱惡寒不食,醫投以藿香正氣丸,遂至熱盛神昏,唇舌焦乾,口鼻出血而殞。
聶久可《活幼心法》云︰小兒多吐之後,胃氣大虛,氣不歸元,陽浮於外,反有面赤頭熱,身熱作渴,而似熱症者,俗醫誤認為熱,投以涼藥,殺人如反掌,故治吐瀉而..。
藥不中病者,與其失之寒涼,寧失之溫補。
失之溫補,猶可救療,失之寒涼,其禍甚速,不及救也。
余按︰此說與前條喻氏所論絕相反,參觀焉而各有至理,惟在審症之的而已。
蓋凡症之初起,發熱作渴而吐者,挾熱居多,吐後復發熱作渴者,往往有屬虛寒者矣。
司命者其吾邑孔雅六學博憲采,長女初生,啼哭一聲,後竟默不作聲,查方書捉貓一只,以袱包之,持向女耳邊隔袱咬貓耳,貓大嗥一聲,女即應聲而啼,後遂無他,今已出嫁生子矣。
此即古之所謂禁方,其理莫能測也。
《醫學入門》云︰初生月內多啼者,凡胎熱、胎毒、胎驚,皆從此而散,且無奇症、沈芊綠甚韙其說,因謂兒啼只宜輕手扶抱,任其自哭自止,切不可勉強按住,或令吮乳止之,若無他病,不必服藥。
余謂是固然矣,然有因他故而啼者,杭州樂懷谷女方襁褓,忽啼不止,拍之則愈啼,解衣視背,見繡針微露其緒,而針已全沒,醫治之雜以藥敷,肉潰而針終不出,延至百餘日,賣酒家傳一方,以銀杏仁去衣心杵爛,菜油浸良久,取油滴瘡孔中,移時針透瘡口,而針則已彎蓋強拍入之也。
又曾世榮於船中治王千戶,頭疼額赤,諸治不效,動即大哭,細審知為船蓬小篾刺入囟上皮肉,鑷去即愈。
然則小兒啼哭,苟有異於尋常,即當細心審察,固不必一概投藥,亦不得任其自啼自止也。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124.156.177.65/)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