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世保元 -小兒初生-痘瘡1】
夫痘瘡者。
乃胎毒之所致也。
嬰兒在胎之時。
感其穢毒之氣。
藏於臟腑之中。
發時有遠近之不同耳。
若值寒暄不常之候。
痘疹由是而發。
因其所受淺深。
而為稀調焉。
大抵始發之時。
有因外感風寒而得者。
有因內傷飲食而得者。
有因時氣傳染而得者。
有因跌撲驚恐而得者。
大凡初起。
未見紅點。
與傷寒相類。
發熱煩躁。
臉赤唇紅。
身痛頭疼。
乍寒乍熱。
噴嚏呵欠喘嗽痰涎等症。
身熱未明。
疑似之間。
急須表散。
可服敗毒散。
以微發其汗。
則胎毒隨汗而解。
而痘疹亦隨發而出矣。
痘苗一見之際。
則禁表藥。
恐發得表虛故也。
惟視痘之稀稠。
稀者輕。
不須用藥。
而稠者重。
宜以九味神功散以化其毒。
痘自出至齊。
宜此加減用之。
除諸病。
毒已解盡。
又看痘之起脹如何。
如痘不起脹。
此元氣虛也。
宜保元湯主之。
而痘必起脹。
又看痘之貫膿如何。
如痘不貫膿。
此氣血虛也。
宜內托散。
加人乳好酒。
此貫膿之巧法也。
貫膿已滿。
又看收靨如何。
若當靨不靨。
灰陷黑陷。
嘔吐白沫。
為表虛。
宜木香散治之。
若當靨不靨。
寒戰切牙。
癢塌泄瀉。
為裡虛。
宜異功散治之。
有過服熱藥。
以致熱毒猖狂。
血氣彌盛。
痘爛不靨者。
宜小柴胡湯。
豬尾膏解之。
收靨已畢。
又看痘後有無餘毒。
若餘毒盛。
必因過服附子。
熱毒失解。
聚而不散。
以致渾身手足赤腫。
成癰毒也。
宜消毒飲、五福化毒丹治之。
又有毒攻。
發為諸病。
宜隨症而療之。
大凡痘瘡七日以前為裡實。
不可投溫燥之藥。
能助毒也。
八日以後為裡虛。
不可投寒涼之劑。
能伐生氣也。
但世俗不分寒熱但見痘出不快。
舉手悉用陳氏治虛寒熱藥。
殊不知痘瘡屬燥熱者多。
急以丹溪涼血解毒治之。
若概投熱劑。
豈無死者。
今不知致病之因。
又不求立方之意。
倉卒之際。
據症檢方。
漫爾一試。
設有不應。
並其書而廢之。
不思之甚也。
余觀陳氏。
其意大率歸重於太陰一經。
蓋以手太陰為肺。
主皮毛。
足太陰為脾。
主肌肉。
肺金惡寒。
而易於外感。
脾土惡濕。
而無物不受。
觀其用丁香、薑、桂。
所以治肺之寒。
用朮、附、半夏。
所以治脾之濕。
使肺果有寒脾果有濕。
而兼有虛也。
量而與之。
中病則已。
何傷之有。
今徒見瘡之出遲者。
身熱者。
泄利者。
驚悸者。
氣急者。
渴思飲水者。
不問寒熱虛實。
率投木香散、異功散。
間有偶中。
隨有功效。
設或誤投。
禍不旋踵。
何者。
古人用藥製方。
有向道。
有監製。
有反佐。
有因用陳氏之方。
其時必痘瘡而挾寒者。
其用燥熱補之。
故其宜也。
今未挾寒。
而用一偏之方寧不過於熱乎。
余嘗會諸家之粹。
求其意而用之。
實未敢據其成方也。
若痘瘡虛寒淡白色。
癢塌屬虛寒,宜用之。
若發熱壯盛。
齊涌紅紫色。
燥癢。
此屬熱毒。
宜涼血。
自陳氏方盛行後。
屬虛寒者率得生。
屬熱毒者愁不救。
痘是胎毒。
古人治法。
只解毒。
然氣血虛。
則又送毒瓦斯不出及不能成就。
故陳氏之法既行。
而解毒之旨遂隱。
只顧救其虛寒之痘。
而不能治其燥熱之瘡也。
余思治法。
陳氏與丹溪寒熱兼用。
俱不可廢如痘瘡陷頂。
灰白色。
寒戰悶亂。
腹脹泄瀉者。
屬虛寒。
只用異功等方治之。
如熱甚紅紫。
燥癢。
屬熱毒者。
急宜用涼血之藥。
消毒等散。
相兼而用之。
豈有不中其病耶。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124.156.177.65/) | Powered by Discuz! X3.1 |